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捐血行善無須低調 林明華樂做捐血傳道者
 
採訪撰文、攝影/蘇曇
 
       在林明華參與的各種公益團體舉辦捐血活動時,捐血已超過1400單位的他,總是會被推出來當大家的「優良模範」。每當所有人七嘴八舌地問他怎麼可能捐血這麼多時,他便會帶點得意地對大家說明:「我捐的是分離術,你們平常知道的那是捐全血。」
 
       「那有什麼差別?」聽到大家的疑問後,他會從容不迫地回答:「分離術抽出來的是黃色的,就像是啤酒、維他露P的顏色。」事實上那是血漿和血小板的顏色,但愛開玩笑的林明華會接著說:「就是我前幾天喝的酒,經過身體代謝過濾乾淨之後再捐出去的啦!」一番插科打諢下來,成功激起在場不少人對分離術的好奇心;原本有些害怕、不敢嘗試捐血的人,也似乎沒那麼怕了,這時就是林明華宣揚捐血好處的大好時機啦。
 
從恐懼到自在,踏出捐血的第一步
 
       捐血次數多到成為績優捐血人代表得以晉見總統,對捐血認同度超高的林明華,說起自己如何開始捐血時,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其實他會怕痛,還怕針。
 
       當兵前,他常在電視廣告上看到「捐血一袋,救人一命」,他也總是想要鼓勵自己:走啊!去捐血啊!但事到臨頭,卻始終無法克服心中的害怕。加上對捐血車上是什麼樣子也不了解,未知的環境加深了想像中的恐懼,使他猶豫了許多年,一直沒能踏出第一步。退伍後,身為業務的他時常在外頭跑來跑去,某天經過中正公園時,看著這個已經經過數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地方,他突然鼓起了勇氣:去看看吧!
 
       第一次捐完血,他的感想是:真的很痛,好像被牙籤戳到肉。但是回家以後,他又覺得除了痛那一下以外,好像也沒什麼嘛!於是,踏出了第一步的他成為捐血人,開始固定捐血。
 
       兩年後,已經非常習慣捐血的林明華,某次捐完血後,看著護理人員為他貼上彈性繃帶,心想:護士小姐每次都說要慢慢撕,但是撕得快撕得慢有什麼差?
 
       於是那天離開捐血車後,抬手「唰」地就把繃帶撕掉,結果就在扎針處腫起一顆比指甲略小的血珠。隔天,血珠附近一整片都開始瘀青;再隔天,整隻手都瘀血了,一碰就疼,那時他時常需要搬貨,工作中也不免磕碰,整隻手都瘀血,碰到哪都痛,讓他非常困擾。一個多禮拜以後,盤據在手上嚇人的烏紫瘀青褪成咖啡色,然後又慢慢消散,林明華雖然心裡有些不安,卻沒有想過要放棄捐血。
 
       又過了三個多月後,下一次捐血時,他和護理人員說起這件事,才知道可能是因為他當時撕掉繃帶的動作太快、太大,把血管弄破了,血又沒有流出來,在皮下淤積,才會導致這樣的情況。
 
       但就在不知不覺中,林明華從光是想到要扎針就怕,連捐血都要猶豫好幾年的人,變成了即使整隻手都瘀青,一時也完全搞不清楚狀況,內心卻還是堅定地要捐血的熱血份子。
 
捐血是為了公益,也是為了「衝業績」
 
       如今已自行創業的林明華說,他剛出社會時,一個月薪水兩萬多,整天除了睡覺時間,全都一頭栽進工作中。想要去當志工,沒有時間;想要捐款行善,也沒有錢,而捐血就是那時的他所知的,最快速簡便做公益的方式。也是因為這樣的念頭,支持著他去克服某些恐懼和不安。
 
       捐血幾年後,因為達到不同的目標,他開始收到不同的感謝狀、獎狀;這樣的榮譽感,以及一份油然而生的使命感,也成了他新的動力來源。「會覺得自己這幾年的付出是有某些意義的,而且其實也沒有花很多時間。」
 
       有次護理師問他,有沒有興趣捐分離術?林明華回憶,第一次捐分離術是在三民路的捐血室,那裡的牆上貼著該捐血室的捐血排行榜。第一次踏進那裡,榜上動輒三、五百次的數字便馬上吸引了他的目光。這讓一向是捐全血的他十分難以想像,也讓他暗暗立下目標:「改天我的名字可以被掛上去的話,也是一種榮譽啊!」
 
       林明華笑著說,從那時起,他就很認真地想要「衝(捐血的)業績」。由於他的工作時常全台跑透透,因此他也養成發現時間快到了,出門前就先查一下那附近的捐血室在哪裡的習慣,在許多縣市都留下了自己捐血的足跡。同時,他每次捐血都會在臉書打卡,既是紀念,也是分享。朋友們常常會問他:「不會痛嗎?」他正好藉此和朋友分享自己捐血的心路歷程。直到近年才漸漸減少捐血打卡,他說因為自己的臉書已經快被捐血的內容淹沒啦!
 
       而他的家人,自然也是他的「推廣對象」。林明華的太太因身體因素無法捐血,但他從兒子女兒小時候開始,就常常「秀」自己的獎狀給他們看。如今小女兒才高三,才剛加入捐血行列,就已經在鼓勵女兒之後嘗試看看能不能捐分離術,來努力追上爸爸了。
 
捐血過程的小插曲和小遺憾
 
       長年捐血、尤其是捐分離術的大多數人,都習慣保持正常作息,且會注意飲食,但林明華則說,自己因為工作很忙,晚上時常會處理事情到凌晨,甚至過了一、兩點後才睡。或許是因為年紀漸增之故,多年前曾經捐血捐到一半突然呼吸困難、頻冒冷汗,護理師告知他血壓有點下降,而他只能靜靜坐在捐血椅上,「享受」老婆和護理師們都過來幫他搧風、叫他慢慢呼吸的待遇。
 
       林明華說到這裡時,想起當時的場面,自己先樂不可支地笑了,護理師說可能是他太累了。「所以這些年,只要隔天要捐血,我一定提早去睡,就怕再發生這種情況。」
 
       生性風趣幽默,對意外狀況也能一笑置之的他,卻也有一樁小小的遺憾。岳母當年敗血症,需要輸血小板,但剛好沒有血小板庫存,等到血小板送到時,岳母已回天乏術。經歷過這件事情,林明華深刻感受到捐血是真的能夠救人。說到這裡,他收起了採訪過程中始終燦爛的笑臉,這件事情讓他更堅持要繼續捐血的念頭,即使中間有過一些小插曲,和能救人比起來,都是值得的。
 
捐血是我「臭屁」的本錢
 
       內心對社會懷抱善意,同時也享受捐血次數增加帶來的成就感,這大概就是林明華能持續捐血最大的動力。林明華說,捐血中心諸多的紀念品中,他最喜歡的就是繡有捐血人的名字及捐血次數的紀念帽子。後來送的帽子只有logo,他還特地自己拿去繡。他笑笑地說,自己是個很平凡的人,沒什麼事可以跟別人炫耀,這頂帽子隨時都可以戴出去跟朋友炫耀,是一輩子的光榮,更能大大滿足他想跟別人「臭屁」的心理,是他和朋友宣傳捐血最好的現成廣告。
 
       這種「臭屁」的背後,是自己一點一滴多年累積起來的成就感,也是對捐血一事的認同感。各種表揚活動,只要他有空,必定到場。「我覺得那是一個榮譽的表徵。」
 
       對於要晉見總統,他自然更是期待不已,因為從快十年前開始,就已經有朋友在問他何時要見總統啦!「新聞會報嘛,他們聽說捐很多次的就會去見總統,大家都問我:『欸,你捐那麼多次了,還沒有見過總統嗎?』所以終於輪到我了,就很開心哪!」
 
       除了成就感,捐血也為他帶來許多新朋友。採訪過程中,他熱情地向許多陸續來到捐血室捐血的人打招呼,說著哪一個上週才和他們一起出去吃過飯、哪一個是因為自己有一週沒空捐血,延了一週來、才認識到的、之前剛好都錯開的捐血人。在他滔滔不絕的話語中,捐血為他帶來的滿足感溢於言表,在林明華身上,可以深刻看見一個人因為捐血而幸福的模樣。
 
可以捐血的人生是彩色的!相信林明華一定會同意這個說法。每次他來到捐血室,都宛如回到家一般的自在和快樂。
 
瀏覽人數:407
最新異動時間:2024/10/17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