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高次數女性分離術捐血人 游紋雅少校捐血成自然
 
採訪撰文/蘇曇
照片提供/游紋雅
 
       還不到40歲,游紋雅便已經捐血約900單位。這在同齡人中是很罕見的數字,而且她還是女性分離術捐血者,又更少見。我們坐在台中捐血中心,邊聽她分享自己的捐血經驗,邊思考怎樣才能吸引更多和她同樣年齡層的年輕人來捐血;聊著聊著,她有些靦腆地笑了,只因為回顧起來才發現,捐血的一切對她來說都是那麼地自然而然。
 
       「我現在想,也覺得要吸引同年紀的人來捐血,其實真的還滿難的。後來有時候會想:我自己怎麼有辦法做得到啊?」她笑著這麼說。
 
自然而然養成捐血習慣,捐血習慣成自然
 
       游紋雅回想,自己第一次捐血是在17歲高中時。她從小就特別熱心,只要別人需要幫忙,而自己做得到,就絕不會推辭。高中時,她參加的社團是童軍團,熱心服務、日行一善都是她認真放在心上的守則,因此當捐血車來到學校,老師詢問有誰願意捐血時,雖然班上有意願的人不太多,但她還是勇於嘗試。
 
       第一次捐血,有一點痛,但還能接受。甚至如果想到這樣就可以挽救別人的生命,還會覺得很值得。從這時候開始,時間到了,游紋雅就會在路上找捐血車去捐血。
 
       大四時,有一次護理師詢問她想不想試試看捐分離術?游紋雅笑笑地說,那時候她比較胖,體重有達標,因此才能嘗試捐分離術。雖然要花上滿久的時間,「但是有電視可以看,就覺得也還好啦。」從此以後,每隔兩週,她就會自己騎著機車,從霧峰一路騎到台中捐血中心來做分離術捐血。
 
       回想起這一路的歷程,游紋雅笑著說,好像真的不知不覺就完全接受這件事成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很自然地就成了習慣。她時常捐血打卡和朋友分享,也從不介意當個「大聲公」,努力向朋友們說明捐血的好處;而家人,除了因身體因素無法捐血的爸媽外,弟弟也已經開始捐全血了。
 
軍中的熱血英雄
 
       成為職業軍人後,游紋雅也時常大方地和同袍分享她捐血的經驗和次數,告訴大家,捐血除了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還可以藉此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鼓勵大家想增加人生體驗也好,想做善事也行,當作免費體檢也好,都可以來捐血。
 
       而她自己,雖然因為捐分離術而無法在軍中一起捐全血,但每次有捐血車來到部隊裡,她還是會高高興興地跳上車,去看看有沒有自己認識的護理人員。有的話,就故作俏皮地過去說自己也要捐血,即使明知會被拒絕,皮這一下也很開心。那種因為長年捐血累積下來的,對其他時常遇見的捐血人及護理人員的親切感,雖然不見得會發展為私下有所交流的朋友,但每回遇見,知道對方還在捐血、還在為捐血人們服務,總有種難以言說的親切感。
 
       而遇到心裡害怕、無法踏出第一步的同袍,游紋雅則會直接陪他們到捐血室去捐血。她說,自己曾經陪一個「阿兵妹」去捐血,有人陪,大部分人其實都會發現事情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也都能鼓起勇氣來完成首次捐血。現在,該位「阿兵妹」也已經成了一個固定捐血的捐血人。
 
       同袍們知道她熱衷捐血,還曾幫她投稿臉書版的《青年日報》,在她捐血600次時得到一個版面表揚。而刊登後,她那驚人的捐血次數也成為同袍們熱議的話題,讓她得以藉機向大家推廣分離術。
 
       身為職業軍人的她,通常都是利用週末排假來捐血,很難在特別的日子特地安排捐血。但她還記得,有一年的9月3日軍人節正好是她捐血的日子,那天她特地穿軍服出門捐血,留下了一張讓自己覺得特別有意思的紀念照。
 
同袍將游紋雅的捐血事蹟投稿至臉書版的《青年日報》,被刊登出來後,驚人的捐血次數還曾經引起眾人一陣討論。
 
106年9月3日軍人節當天正好也是游紋雅的捐血日,她出門前特地高高興興地換上軍服,留下了這張紀念照。
 
真正的考驗不是保持行動力,而是保持健康
 
       對游紋雅來說,保持捐血的意願及行動並不難,真正的考驗是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始終維持能夠捐血的健康體魄。
 
       她分享自己剛下部隊服務時迷上了路跑,但可能是跑路跑太累了,每次跑完,都要經過至少一、兩個禮拜,身體各項指數才能全部達標、恢復可捐血狀態。另外像下基地時特別累,那一陣子若要捐血,也很容易因為血紅素不足而被打回票。
 
       剛開始捐血不久時,也曾經因為身體狀況,發生過一件事,讓她印象深刻。她已經忘記那一次捐血捐到一半,是因為什麼事情出了點問題而需要重來,護理師告知後,她只記得自己站了起來,再回神時,自己卻已經好好地坐在椅子上了。
 
       護理師神情嚴肅地問她:「妳剛剛失去意識了,妳知道嗎?」她睜大眼睛搖搖頭,護理師才慢慢地跟她說:「剛剛我過來,妳站起來以後,就一屁股坐到我大腿上。我們叫了妳好幾聲,妳一點反應也沒有,我們只好先把妳移到椅子上。」
 
       聽完護理師的解釋,游紋雅尷尬不已。如今她已經忘記當初具體是什麼情形了,只記得是因為當下身體狀況不太好而導致的。在那之後,她雖然會特別注意在捐血的前幾天不熬夜,仍然偶爾會遇到太累而無法捐血的情形。
 
       如今捐血多年,她知道女性的捐血人本就相對較少,女性分離術捐血者更是罕見,屬於稀有動物以後,認真而靦腆地說:我會好好保持健康,希望可以一直捐下去。
 
能夠幫助別人,就是最好的動力來源
 
       說起能一直堅持捐血的動力,除了自己本身熱心助人的天性使然外,游紋雅說,她記得有次曾聽護理師說過,除了因意外而需要輸血的人以外,還有些疾病的患者也會固定需要輸血小板。
 
       她想:「既然有人固定需要使用血小板,那就得有人固定捐血才行吧?這樣他們才能持續有血小板可以使用。」而這樣的理由,就已經足以支撐她不斷地努力下去。
 
       對捐血的認同與喜愛,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雖然自己還未滿40歲,但她甚至已經想好了,不僅要持續捐血,退伍以後的空閒時間還可以來當志工;成為績優捐血人代表,得以晉見總統,就是意外之喜了,而且感覺還是有點厲害,因此在期待之餘,也有那麼一點緊張。目前服務於陸軍裝甲第五八六旅砲兵營的游紋雅少校,即將在九月調任國防大學陸軍指揮參謀學院少校學官;但對她來說,捐血始終是一件單純的事,因為想要幫助人,不論在哪裡服務,都會一直捐下去。
 
身為稀有的年輕女性分離術捐血人,游紋雅表示,她一定會好好努力保持健康,但願能持續捐下去。
 
瀏覽人數:707
最新異動時間:2024/10/17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