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王建仁為捐血堅持 無法放棄助人的心
 
採訪撰文/蘇宇翎
照片提供/台東捐血站、王建仁
 
放棄往往是一瞬間,堅持卻需要費盡力氣。
 
       對很多運動來說,這句話放諸四海皆能適用,舉重如此、拳擊如此、打球亦是如此,從這次奧運比賽的運動員身上,都能窺知在未上場前的淚與汗,對於喜愛的事物、付出心力投注的時間,只求在場上傾盡展現,不求遺憾;對捐血者來說,捐血也是一種運動,相較於其他運動在國際賽事時備受關注,捐血更像是一個人的武林,只對自己負責。
 
       今年46歲的王建仁,任職於台東縣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從民國86年、高中三年級時就開始捐血至今,長達27年的捐血光陰,似乎已經成為他日常的習慣,每兩週一次的分離術,累積的次數都是他捐血助人的見證。
 
王建仁偶爾會去登山,圖為早期於合歡山拍攝。
 
捐血細節或許模糊 助人的心未曾改變
 
       「很多細節我都不記得了。我只記得第一次捐血是我要去補習的途中。」王建仁的聲音穩定溫和,一邊回憶一邊回答:「高三那年我在台南補習,經過當時的省立台南醫院時,看到那邊有一輛捐血車,我也沒特別多思考,就上去捐血了。」
 
       王建仁自述,對於捐血的認識一開始並沒有太清楚,雖然知道「捐血助人」大概的狀況,但家中沒有人有相關經驗,且就讀的學校也沒有辦過捐血活動,他也無從了解太深入,後來每次補習都能看到捐血車,慢慢把「捐血」的印象加疊於心,漸漸對「捐血」這件事有了關注。
 
       終於在某一日,他自己進了捐血車,與捐血開始了第一次的接觸,他笑說:「大概那一天是補習時間還沒到,還有一些空閒,不如去捐血吧!」不同於有些人嘗試過第一次就放棄,王建仁的捐血旅程則持續至今,問起他堅持的原因,他想了想說:「其實就覺得,捐血能幫助別人,也很好。」
 
王建仁為台南人,第一次捐血則是高三那一年。
 
出錢出力都是善  捐血更是善的一種
 
       身教言教都是家庭裡最重要一環,而助人一事對王建仁來說,更是父母親給予的教育。在他有記憶以來,父母親只要發現有人需要幫助,在家庭能力許可下,就是出錢出力幫助他人,如此熱心的行為與身影烙印在他心裡,逐漸也影響了他的觀念。
 
       「會捐血,我也是想幫助別人。」王建仁說:「我那時就只是個學生,人家都說有錢有出,有力出力。學生雖然能做的有限,但捐血是我能做的事情,我想跟爸爸媽媽一樣可以幫助別人,所以我就去捐血了。」在捐血時,王建仁也想著,捐血除了幫助人之外,對自己身體健康也有幫助,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情,逐漸地也就一次、兩次、三次,慢慢捐成了習慣。
 
       隨著捐了幾次全血後,護理師跟王建仁介紹另一種捐血方式,從此王建仁就開始捐分離術,他笑說一開始全血大概2~3個月捐一次,父母親還算可以接受,分離術2週一次,頻率較高,父母親就會特別關心,擔心身體負荷不了,不過實際執行下來,除了待在捐血椅上的時間較久外,其它狀況都還好,就持續捐至現在。
 
       「不過我的血紅素常常低於標準值,每次捐血前都有很大機率被驗退。」王建仁有些不好意思地笑著:「正因為這樣,我有時都想放棄,不捐了。」
 
       一來身處台東工作,輪班值勤與台東捐血室作業時間要能配合,分離術預約較難;二來就為了血紅素問題,排上時間卻不達標準,最後還是只能放棄;各種因素常常會干擾,因此王建仁曾經放棄半年時間。
 
給自己一次機會 為捐血而努力
 
       大概休息了半年後,王建仁養好身體再出發,重拾捐血的習慣後就沒再中斷過,一直到現在今年成為晉見總統的績優捐血人代表,他說:「想一想,好不容易堅持這麼久了,真的放棄了,好像也怪怪的,不如還是繼續堅持下去吧!既然已經養成習慣了,就努力看看。」
 
       捐血年限對王建仁來說還有好長一段日子,他也自許未來能繼續保持身體健康,繼續捐血,為社會盡份心力,讓這份善念穩定維持,幫助更多需要用血的人。
 
瀏覽人數:381
最新異動時間:2024/10/17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