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陳光蘊:生命要活出精彩,今天要比昨日燦爛

採訪撰文、攝影/周永悅
 
       看著眼前高大強壯、彷彿運動健將般的陳光蘊,很難想像半年多前,他才經歷過一個畢生難忘的生死關頭,靠著果決的判斷和行動力,救了自己一命。
 
陳光蘊深信捐血就是最簡單又直接的行善,而這樣的善行持之以恆,不知不覺數十個年頭就這樣過去了。
 
生死關頭,明快的決定救了自己一命
 
       去年11月2號,正在騎機車的陳光蘊發現自己身體不大對勁。由於太太曾經擔任急診室護理師十餘年,他在耳濡目染之下,對醫療方面的常識也有一定的認知。從等紅綠燈到覺得身體不舒服,不過只有二、三十秒的時間,他懷疑自己可能是主動脈剝離了。一開始胸悶、盜汗、不自主的流淚,到整個左半邊身體麻木,他很快的思考著自己應該停下車來等待救援,還是撐一下趕快騎去前面不遠處的台安醫院。但他知道這情況非比尋常,如果現在停在路邊或馬上倒下,錯過了黃金救援期,這條命或許也救不回來了,於是他決定要忍著痛趕快騎過去。
 
       進了急診室,含了三顆舌下錠血壓仍降不下來。醫生判斷是心肌梗塞,必須馬上安排心導管治療,必要時需要放置心臟支架,要他告知護理師聯絡家屬。而當時的他,卻還想著太太也在醫院工作,不想驚動她,直到急診室裡有護理師認出他是以前同事的先生,才趕緊聯絡請太太過來辦理手續。
 
       但當醫生開出了病危通知,意識依然清醒的陳光蘊,眼中泛淚的在腦中轉著人生的跑馬燈,想著自己才讀國小五年級的兒子,他不想讓兒子這麼小就沒有爸爸;雖然口氣微弱,他依然打了一通電話留言給在上課的兒子,跟他說:「如果爸爸今天回不了家,你一定要照顧媽媽。」雖然只是一句簡單再不過的話,其中卻包含了許多他那時的不捨與擔憂。
 
       雖然心血管阻塞了80%,在緊急進行心導管手術裝了一根支架,手術順利完成。生命經歷過這個巨大的關卡後,陳光蘊深刻的體會了人生的無常,因此更珍惜和兒子相處的分分秒秒,也不再那麼嚴苛的要求他的成績了。生命中,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重新排序後,接下來的路才能走得更長遠。
 
高壓工作更懂得珍惜,人生不要留白
 
       從服役的時候開始捐血,太太曾長期擔任急診室護理師,自己也曾因脊椎開刀和心導管手術接受醫療救護,陳光蘊深知他和其他人平常所捐出的血液或血小板,對需要的病患來說,具有多重大的意義。捐血路上的這數十年來,他始終抱持著一個簡單的信念: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捐血其實是一種最簡單、最直接的助益,但要持續,也需要具備毅力以及隨時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態。這樣的觀念,陳光蘊從兒子小時候就會利用機會灌輸,注重言教身教的他,讓兒子知道這是善的循環、愛的傳遞。他也和兒子說,到17歲的時候,如果他還能捐,他一定會陪著兒子一起捐,充分實踐他的所言所行。
 
       在多媒體業擔任主管,陳光蘊不諱言自己的工作環境是高壓的。下班回家後,他會花兩小時看BBC等國際新聞,在起床後上班前,他會先看好幾份報紙。這些對他來說,都是吸取資訊與靈感的例行公事;但也因為這個行業,他不免也會有比較多的應酬,因此如何盡量讓自己保持在健康而可以捐血的狀態,就變得非常重要。騎單車、跑步(10K、15K、半馬、全馬)都是陳光蘊運動的項目。下半年即將參加兩場全馬、兩場半馬,訓練也即將開始。只是他重視的是參與的過程,成績好壞並非在意的重點。就像他曾在兒子5歲時騎125cc的機車帶著他環島,一口氣從台北就騎到墾丁,雖然很累,但是那是他們父子之間很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去年暑假陳光蘊和太太送兒子去新加坡遊學。他們希望在能力有限的範圍內,仍能讓孩子有機會體驗更廣闊的世界。(照片提供/陳光蘊)
 
108年的渣打馬拉松是陳光蘊參加的第一場馬拉松,以4小時14分33秒完賽。他相信堅持到底,目標一定可以完成!(照片提供/陳光蘊)
 
       已經捐血逾1700單位的陳光蘊,這次因捐血而能獲得到總統府接受表揚,陳光蘊說這從來都不在他的計畫裡,但他也很開心自己的努力能被這樣的肯定。對他來說,他只希望生命要精彩,昨天要過得比今天有意義,這樣也才不枉此生。
 
瀏覽人數:496
最新異動時間:2024/10/17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