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愛心付出不落人後,周世華用包子邀人一起做慈善!
 
採訪撰文、攝影/張郁梵
 
周世華的包子店不大,但牆上總是掛著提倡捐血標語的布條,格外引人注目!
 
       新店中正路有一間包子店很特別,外牆上總是全年無休掛著一面超大的旗幟,布條上斗大的字體寫著「血庫存量低,急需您捐血」,讓站在遠處路口等紅綠燈的民眾都能清楚看見。包子店的老闆名叫周世華,在新店有著「包子師伯」、「包子叔叔」的稱號,因為他每年都會不惜成本捐出上千顆包子,不僅曾在九二一大地震送包子饅頭到中部災區,疫情期間更是無償提供千餘顆包子,替一線醫護人員加油打氣。在地人都知道,不論哪裡有義賣活動,這間愛心包子店的老闆總會義不容辭「出包子」支援。
 
       做包子之餘,周世華也是一名熱愛挽袖的捐血人,從捐全血到捐血小板,累計捐血次數達1271次,並在民國103年接受前總統馬英九先生表揚,更難能可貴的是,周世華不僅自己捲起衣袖,還帶動親友十多人,加入捐血救人的行列。為了鼓勵更多人踴躍響應並感謝在地人的捐血善舉,周世華經常配合捐血單位舉辦「捐血送包子」活動,至今十多年來已經送出超過兩萬顆包子!
 
從黑嚕嚕變白刷刷的人生轉捩點
 
       民國46年出生的周世華是新店青潭人,家中除了他以外,還有一個哥哥與四個妹妹,家庭人口眾多,長輩認為若不繼續升學就必須學一技之長謀生,因此小學畢業隔天,周世華就從北宜公路騎著鐵馬下山去學修車,跟著老師傅從做學徒開始,一路辛苦學修車到20歲當兵為止。
 
       退伍後,周世華跟著學鈑金的哥哥開過汽車修理廠,無奈因為隔代遺傳,只要壓力大、免疫系統失調,周世華的脖子上就會佈滿牛皮癬,為了調整體質,他不得不結束「黑手職涯」,轉行當計程車司機。和太太高碧嫦結婚後,他常在假日到小舅子的包子攤幫忙,後來小舅子結束生意讓他接手包子攤,他才從雙手不離機油的修車師傅變成滿手白麵粉的包子攤老闆,被虧說人生從黑嚕嚕變白刷刷。
 
       年輕時的周世華家住七張捷運站旁邊,從推著餐車的小攤販開始,白天去興隆市場賣包子,下午市場休息後,再馬不停蹄地趕來中正路擺攤,「這裡本來是一家西裝店,一開始我都是在前面騎樓擺攤,後來這間西服店不做了,我就把它租下來。」抬起手指向店門口的位置,周世華笑談著從黑手變白手的人生轉捩點。
 
       從最初騎樓一角擺攤,一路做到擁有自己的店面,雖然店裡坪數不大,但因位在巷口轉角處,加上新店中正路早年曾經是對外交通主幹道,車水馬龍,讓周世華的包子專賣店生意興隆、蒸蒸日上,偶爾忙不過來時,他會請妹妹來店裡幫忙,「像每年過年生意比較好的時候,她們都會過來幫忙做蘿蔔糕和年糕,我女兒就會跟她表妹坐在旁邊蒸發糕。」
 
       不到十坪大的L型空間,能變出饅頭、鮮肉包、壽桃、蔥花捲、草仔粿等十幾種手工點心,店裡的牆壁上掛滿周世華熱心公益的獎狀與照片,其中一面貼著菜單的牆上,還掛了一幅寫著靜思語「付出的愛有多寬,得到的愛就有多廣」的書法畫作,這是周世華的人生座右銘,他說,掛在牆壁上,就是希望能時時提醒自己,莫忘初衷、熱情的散播愛心種子!
 
周世華將靜思語錶框掛在牆上,隨時都能抬頭看見,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從踴躍挽袖到投身捐血志工
 
        周世華回憶,以前他老家附近的路很彎、很窄,經常發生車禍,每次看到傷患頭破血流的場景都令他怵目驚心,更因此認知到血液救助傷患的重要性。某天,他在回家的路上,親眼目睹一位年輕小姐從新店騎往烏來時,疑似因為車速太快,轉彎時不慎摔車,整個人滑進新店客運的前輪下方,「還好沒有被輪胎輾到,但因為摔車有刮傷,所以那位小姐還是血流不止,在地板上流下好大一灘血。」想起車禍時的千鈞一髮,周世華至今仍然餘悸猶存。
 
       由於父親是警察局民防隊的成員,周世華18歲時就追隨父親的腳步,成為民防隊的一份子,養成隨身攜帶哨子的習慣。所以意外發生後,他馬上化身義警,站在路旁熟悉地指揮交通,並用肉身擋車,直到救護車來將傷患接走,他才安心離開。也因為這段切身經歷,讓當時已經在捐血的周世華,更加堅定要定期捐血的念頭。
 
       周世華初次捐血是在民國75年,當時他還在開計程車,經常利用工作之餘擔任綠十字交通服務隊志工,跟著其他志工夥伴們,在交通巔峰時間,站在車水馬龍的路口,協助交警疏導人車。某次隊上舉辦捐血活動,他自告奮勇捐出了人生第一袋血,並在捐血過程中得知,全血每隔三個月就能捐一次,於是他便開始成為定期捐血的忠實捐血人。
 
儘管母親已在去年因病離世,但她的善良對周世華影響頗深。圖為周世華和高碧嫦推著丈母娘(左邊輪椅者)和母親(右邊輪椅者)出遊的畫面。(照片提供/周世華)
 
       在捐了三十餘次全血後,某次周世華前往捐血時,被護理長告知可以捐分離術血小板來幫助更多人,「當時阿長有解釋說,臨床上,開刀血流不止要輸血小板,意外受傷血流不止也要血小板,如果捐全血,要六個人捐才夠一個傷患用,沒多想就捐了!」從兩個月一次捐全血到兩週一次捐血小板,周世華也因勤跑新店捐血室,結交了不少護理師及志工朋友。
 
       「捐血會上癮,超過兩個禮拜沒捐就會覺得怪怪的。感冒吃藥不能捐,治療牙齒也不能捐,去大陸玩回來不能捐,很難過,所以跑去當捐血室志工。」原來,早期從大陸返台,只要間隔三個月就能捐血,如果分離術捐血不間斷的話,每年可以有一個月的休息時間,所以周世華經常利用這段空擋時間,帶著家人出國旅遊,沒想到民國88年返台後,卻被護理長告知「現在大陸改一年才能捐!」但周世華已經從大陸玩回來了,該怎麼辦呢?
 
       結果,捐血室的志工大姊得知後,便順勢調侃他說:「你這麼常來捐血,讓你一年不捐恐怕會全身不對勁吧?不如這段時間就加入捐血志工,一起服務捐血民眾吧!」在志工大姊的引導下,周世華填了志工報名申請表,沒多久便接到捐血中心的通知前往面談,並在隔年完成受訓後,正式穿上志工背心,成為捐血志工。
 
周世華樂善好施,店裡牆壁上掛滿了他熱心公益的照片和感謝狀。
 
       為了能到捐血室做志工,周世華的包子店每個禮拜天固定公休,「禮拜天是我的志工時間,還沒加入慈濟志工以前,我都是早上八點半就到捐血室幫忙,下午五點才離開;現在我就會分配,上午去做慈濟志工,下午再去做捐血志工!」算一算,從民國89年加入捐血志工隊以來,周世華服務時數已經超過3535小時,熱心公益不落人後。
 
用善為餡料,送包子做愛心!
 
       在擔任捐血志工期間,周世華曾遇到一家麵包店發起捐血送麵包的活動,他心想:「也許我也可以來辦個捐血送包子的愛心活動呀!」有了這個想法後,他一回家便和兩個女兒討論,女兒不僅支持,還親手幫他設計製作了包子兌換券,在向台北捐血中心提報通過,並和新店捐血室護理長討論後,周世華決定選在每年最容易鬧血荒的暑假舉辦「捐血送包子」活動。
 
       如今,民眾只要在每年8月1日到8月31日期間,至新店捐血室完成捐血,就可以領取愛心包子兌換券,捐250CC可以兌換兩顆包子,500CC兌換四顆包子,兌換時間到9月5日為止。從活動正式開跑第一年捐出七、八百顆包子,到此後每年都至少捐出上千顆,周世華總共捐出了超過兩萬顆的愛心包子,而且不只送包子給捐血人,他也經常在公部門、醫院及社福機構貢獻一己之力,用包子廣結善緣,鼓勵大家「行善不能等」,做好事需要大家一起來共知共行。
 
為了奉獻,周世華不時展現好手藝,用包子與大家廣結善緣。
 
       疫情期間,不少餐飲業者因不敵經營壓力,紛紛出現倒閉潮,但這段時間卻是周世華包子店生意最忙碌的時候。「很多年輕人不放心長輩出門,怕染疫,都會來我店裡買包子饅頭回家,老人家在家裡加熱就能吃。」當時,台北慈濟醫院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在急診室外設立篩檢站,曾確診的周世華體恤急診醫護人員工作辛勞,於是每個禮拜二都會自掏腰包做包子送去台北慈院急診室,「我都會送到醫院社服單位,請他們發給急診的同仁吃,每個禮拜都送一百多顆包子過去,就這樣送了一年多。」
 
       大女兒在振興醫院服務,疫情時也發心,主動和父親提議:「醫院工作人員都要上班,吃東西很不方便,我們要不要來贊助一下?」周世華聽了很贊成,於是便帶著女兒一起做了550顆包子送去振興醫院,感謝辛苦站在前線的防疫人員。談及此,周世華謙虛說道:「其實不只我們啦!那時候很多人都會訂飲料或小點心送去醫院,給醫護人員加油打氣,我們能做的也不多,就是會做包子而已。」
 
       民國101年10月,大愛幼兒園舉辦「萬聖節不搗蛋,一人一善傳大愛」義賣活動,周世華在園長的邀約下,到幼兒園帶小朋友做造型饅頭,「我做饅頭,小朋友幫忙做眼睛,配合萬聖節,把饅頭做成綠色毛怪的造型,賣了三百五十包,義賣所得全部捐出去,讓他們送愛到花東。」
 
       民國88年,九二一大地震災情慘重。地震隔天,周世華的包子店照常營業,結果才剛開門沒多久,就有一名三總護理師來店裡買包子,「印象中她買了三千多元,說她等一下要坐直升機去中部賑災,請我幫忙裝箱,她要先回家準備,我一聽就請太太趕快把店裡所有包子、饅頭拿出來裝一裝,讓她帶去災區發放。」
 
       周世華還記得,當時那位護理師來拿包子的時候,看到他準備的幾箱包子嚇了好大一跳,一直婉拒、深怕影響他開店做生意,但周世華夫婦堅持讓她帶去,「我跟她說,很多慈濟志工都在現場煮東西給災民吃,妳也帶一些下去分給他們,想說剩多少都給她帶走,沒有我再做就好,很快!」
 
熱心公益,讓生活多采多姿
 
       除了送包子到中部災區,九二一地震造成全台停電及中部缺血,周世華想到捐血室停電,護理師要扎針不容易,便主動拿著手電筒跑去捐血室協助照明,等到恢復供電再返回店裡繼續做包子。周世華回憶,當時北部民眾發揮愛心湧進捐血室,從捐血室向外望去,都看不見排隊人龍的盡頭,不斷湧入的民眾都自願挽袖捐血,幫助九二一地震傷患,每天直到收血袋的最後一刻都還有一堆民眾等著捐血救助國人,讓當時熱心奔走於店面和捐血室之間的周世華看了很感動。
 
周世華每週日上午都會前往新店慈濟分會報到,協助運送環保輔具或病床至個案家中。(照片提供/周世華)
 
       熱心公益、樂善好施,周世華不僅是包子達人,更是左鄰右舍心中的大善人,而這種無私的大愛,或許正是來自父母的精神傳承。原來周世華小時候家裡經濟雖然不算寬裕,但每當左鄰右舍有人需要幫助時,他們總是樂於慷慨解囊,甚至每年三節都會和新店愛心會的成員一起到偏鄉地區發放救濟物資。耳濡目染下,周世華從18歲那年就跟著父親開始擔任警察局民防隊志工,並陸陸續續加入綠十字交通服務隊、捐血志工及慈濟志工的行列,而且不只出力也出錢,長期捐款給慈濟及家扶中心,「做公益不用計較!」對周世華而言,可以幫助民眾、弱勢、孩童,讓他的生活更加多采多姿。
 
       由於曾動過心導管手術,必須長期服用抗凝血劑,周世華已不能捐血,但他仍不忘把握聚餐時機,號召周圍親友共同響應:「能捐血救人的人是最有福報的,別人有需要我們就捐給他。」太太在他的鼓勵下,也成為定期捐血人,並拿到一張捐血中心頒發的捐血績優獎狀,女兒則在爸媽的薰陶下,一有時間就捐血小板,一家人都相當有愛心!
 
       平凡的事做久了,也能變得不平凡,周世華用行動證明了,佈施從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沒意外的話,我應該再做一年就會把包子店收起來退休了!」語畢,他還不忘強調,絕不會卸下志工身份,因為「我隊上有一個98歲和90歲的師兄,彰化也有一個104歲的志工阿嬤,他們年紀這麼大都還在付出了,我們能有什麼理由不繼續做下去?」
 
周世華(右二橘色背心者)是新店慈濟志工隊長,圖為他協助隊員載送回收物資的畫面。
 
瀏覽人數:666
最新異動時間:2024/06/01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