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從黑手、郵差、教保員到急診義工,田志興堅定捐血不能斷!
採訪撰文/張郁梵
 
       座落於市民大道京華城對面、遙望著快速道路彼端松菸的「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園區」(The Workshops Rail Museum),保存了舊時代關於火車的工業遺跡,其中,有「台式羅馬浴場」之稱的員工澡堂,更是機廠內第一個被評選為古蹟的建物,也因好萊塢電影《露西》(Lucy)以及周杰倫主演的《天台》(The Rooftop)在此取景而聲名大噪,可說是園區內熱門的打卡景點。不過,對於曾在此處工作的捐血人田志興來說,這裡不僅呈現了台灣火車發展史的縮影,也連結了他年輕時關於鐵道的生活回憶。
 
       田志興出生於民國50年,二專畢業當完兵後,憑藉著機械專業,在「台北機廠」(Taipei Railway Workshop)修理火車,一做就是六年多,他回憶:「以前這裡是台鐵主要的車輛維修與改裝基地,我是做黑手的,常常必須鑽進火車下方修理底盤什麼的,那個時候還是蒸汽火車,每天上班都是髒兮兮的,所以公司就鼓勵我們下班後可以先去澡堂,把身體洗乾淨以後再回家。」
 
       員工澡堂兩翼的更衣室中央設有洗手台,可以洗滌工作時的髒衣物,職工泡澡前,必須先在水槽旁洗淨身體。浴池提供的熱水,則是利用原動室鍋爐產生的蒸汽加熱而成,讓辛苦工作了一整天的職工可以洗去維修時沾在身體上的油污和疲憊。
 
       做黑手修理火車很苦很累,雖然在台北機廠工作的時間不長,但這段經歷卻豐厚了田志興的羽翼,在他內心培養出一股不輕易被擊倒的堅韌。
 
在陽明教養院的那一年
 
       和多數定期捐血的人一樣,田志興第一次捐血是在松山工農讀書的時候,因為捐血車來學校募血,他便在同學邀約下上了捐血車。當時台灣B肝盛行率很高,很多同學上車後都被「退貨」,好在田志興身體很健康,檢測通過後,就在採血護理師的指示下完成捐血。
 
       「年輕時也沒想那麼多,學校廣播說捐血是好事,大家就會去捐。輪到我時,護士小姐說可以捐,我就捐了!」田志興搔著頭說道。只是,儘管有了捐血經驗,但當時的他對捐血並不特別熱衷,只有偶爾在路上看到捐血車時,才會上車去捐,並不會「專程」跑去捐血,直到因緣際會下前往台北市立陽明教養院擔任教保員,才讓他下定決心成為一位定期挽袖的捐血人!
 
       在台北機廠服務六年後,田志興考進台北郵局。民國八〇年代還沒有宅急便、大榮貨運等民營的投遞單位,只有郵局在收寄包裹和郵件,所以「工作比較辛苦,量大,人坐不住!」可能一期招考進來二十名郵差,只有十個人來報到,然後做沒幾個禮拜就有一半的人轉職,只剩五個人繼續留下來,所以「每年招很多人,可是跑得也很多,我們是熬過來的!」田志興補充。
 
       在沒有導航設備的年代,光是要記路名和門牌就得花不少功夫,沒想到好不容易撐過最辛苦的階段做了一年的郵差後,田志興某天竟突然接到夜大同學的電話,詢問他是否能來陽明教養院幫忙代課一年?原來這位同學要出國進修,但教養院內人手不夠,儘管曾有不少特教系的畢業生來應徵,但都做沒幾天就離職。
 
       「當時就想說我沒有去過那個環境,剛好有機會可以去嘗試一下!」幸好,早期對「教保員」要求並不嚴謹,加上是「代課」性質,所以只要大學畢業、有興趣的人都可以應徵,就算沒有修過教育學程也沒關係!於是,田志興向工作單位申請留職停薪一年,帶著滿腔熱血前往位於陽明山上的陽明教養院報到,沒想到「才剛去第一天就經歷了一場震撼教育!」
 
       創立於民國71年的「陽明教養院」是台北市唯一的公辦公營教養機構,提供中度到極重度智能障礙者及多重障礙者教養、醫療保健及技能養成訓練等服務,「講白了就是要訓練他們刷牙、大小便這些日常生活技能!」然而,礙於先天智能缺陷,「常常老師一教完,他們就忘了,記不住,所以在這裡,教保員更像是保姆。」不僅每天都要幫忙換大小便,吃飯時間更是大工程!
 
再苦的工作也走過了!
 
       田志興回憶,在陽明教養院,每位教保員要照顧近二十位孩童,吃飯時必須把孩子圍成一圈,「教保員坐在中間,一個一個看著他們,教他們吃飯,否則一不小心他們就有可能會被食物噎到。」往往一頓午餐吃下來就得花費近一個小時。
 
       教保員不只要協助孩子如廁,還要清理孩子隨地便溺的髒污!某次,田志興在辦公室寫教案,結果走出辦公室就看見一個孩子在地板上大號,旁邊另一名年紀稍長的小朋友見狀就把糞便當成玩具,拿起來隨意亂丟,「在這裡工作很辛苦,二十四小時都不能鬆懈,常常只是去上個洗手間,回來就發現現場一團糟!」
 
       隨著社會意識日漸抬頭,民眾對於智能障礙者的態度已有明顯轉變,如今的陽明教養院也不再是大家刻版印象中那麼封閉,跟社區的互動與融合日益增多,甚至還會帶著院內收容的孩子走入社區,展現自身才藝,「這在過去根本不可能!」田志興一邊搖頭一邊揮著手說道。
 
       他印象很深刻,早期社會觀念比較保守,沒有健保,社工制度也不完善,很多人都會覺得「生出智障兒肯定是父母親有什麼問題!」所以,有時帶著孩子到陽明山下踏青,路過的民眾總會躲得遠遠的,甚至還會有人走來質問他:「為何要帶這種小孩出來?」
 
       帶孩子走出院區,結果卻惹來路人的白眼和謾罵,久了教養院內的老師們也就不再願意帶孩子出去,「但把孩子都關在院區,他們也只會跟社會愈來愈脫節??」想到這裡,田志興忍不住嘆了一口氣!
 
一定要持續推廣捐血!
 
       教保員的工作吃力不討好,難道沒有想過要放棄嗎?田志興面帶微笑地回想,以前在高工讀書的時候,自己就在打工做清潔員,後來去台北機廠做黑手,上班時間身上都是油污,之後考進郵局做郵差,雖然不再全身骯髒,但每天東奔西跑,剛開始那半年還經常忙到晚上十一、二點才下班,「再髒再累的工作我都做過了,這哪有什麼?不知不覺一年也就過了!最重要的是,去看過那些小孩,才會鼓勵我說,一定要持續捐血!」
 
       田志興解釋,由於教養院內的孩子多半都是重度智能障礙合併多重併發症,假如班上有孩子受傷了或癲癇發作,教保員就要負責協助送孩子到山下的醫院就診,有時也會需要緊急用血,「那時候還有賣血,一袋250毫升的血是三千塊,500毫升是五千塊,各個公立醫院都會有。」
 
       田志興還記得,有時半夜送孩子掛急診,護士如果調不到血,就會走來說需要多少血液,有些在急診旁守株待兔的血牛聽到了,就會主動跑來問說是否要買血,還好當時捐血中心為了鼓勵民眾響應捐血,祭出了捐血人可以享有優先用血的權益條款!「而且捐血中心提供的血液也比較安全,所以我就覺得一定要持續推廣捐血運動,讓大家響應,捐血不能斷!」田志興也因此持續捐血到現在,並從捐全血改成每兩週固定一次分離術捐血。
 
       結束在陽明教養院一年的代課時光後,田志興回到工作崗位,並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在台北馬偕醫院擔任開刀房護理師的另一半。後來,母親因膽囊結石疼痛不已,田志興在陪同母親前往台北馬偕就醫時,觀察到急診室因為欠缺人手非常忙碌,「剛好看到他們在佈告欄張貼招募急診義工的訊息,而且服務時間不限。」於是,田志興便主動報名接受急診義工培訓。
 
       受訓完、通過檢測後,田志興每個禮拜五晚上下班,吃完晚餐就會去台北馬偕急診室報到,從八點做到十點半,有時也會忙到半夜十二點多才離開,「反正隔天放假不用上班,多做一點也沒差!而且在家也是看電視浪費時間,索性就出來幫忙!」
 
       急診義工一做就是十幾年,田志興也見證了許多台北市重大急難事件,包括民國86年台北市發生的拔河斷臂事件,以及民國104年在八仙樂園彩色派對引起的塵爆意外,這兩起事故發生時,剛好都是田志興當班。田志興說,「那時候拔河斷臂的傷者就是送來台北馬偕急診;記憶最深刻的還是八仙塵爆,那天晚上我們都忙翻了,傷患一直送來,一個接著一個,而且都是很嚴重的燒燙傷,很多家屬聞訊趕來醫院都焦急的不得了!」
 
努力發揮小螺絲釘的力量
 
       田志興提到,氣爆當晚,急診義工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協助傷者緊急處置傷口,大家都忙到手軟,所以那次記憶特別清晰!但更多時候,台北馬偕醫院因為鄰近酒店林立的林森北路,所以晚上被送來急診的傷患,除了交通意外,主要還是以黑道砍殺或酒客互毆為主。
 
       田志興第一天做義工就碰到一個在械鬥中被砍斷手臂的傷者,「消防隊把他送來的時候,拿了一個垃圾袋給我,說這是傷患的東西,一問才知道裡面包了冰塊跟被砍下來的手,一開始會嚇到,後來慢慢地也就習慣了!」
 
       也許是在急診做義工,看多了年輕人意氣用事、砍砍殺殺的憾事,如今田志興學會看淡生死。他說,每一次當班都會碰到年紀輕輕被送來,結果急救無效就走了的案例,有些是因為想不開自殺、有些則是血氣方剛殺來殺去,「什麼都有,所以在那邊會感覺說,很多事情不需要爭,把心胸放寬,能貢獻就多做一點,不要太爭什麼,多貢獻自己。雖然我只是個小小的螺絲釘,可是只要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就好了!」
 
       為了能持續付出、定期捐血,田志興每天吃完晚飯後,就會和太太一起到自家附近的公園散步,每次至少都會走一個小時,讓自己多活動,保持身體健康。去年10月打完兩劑新冠肺炎疫苗後,田志興的血壓開始不穩定,某次在捐血前的例行檢查時,被量測出血壓過高,在太太的要求下,去醫院做了健康檢查,醫生判斷可能是打疫苗後產生的副作用。在捐血中心護理人員的建議下,現在田志興捐血前,都會先在家裡吃降血壓藥物,盡量維持定期捐血的習慣,畢竟「我們能夠貢獻的就是這樣子!」
 
       田志興和太太育有兩名兒子,現在都已成年,步入職場工作,所以他一有空就會帶孩子來捐,「鼓勵他們來,希望把這個觀念傳承下去,不然我們年紀愈來愈大,再過幾年就不能捐了!」今年61歲的他也期許自己,捐到不能捐為止,「65歲以後每年都要經過醫生評估才可以繼續捐,現在就是想辦法控制血壓!然後努力把捐血運動傳出去,讓更多人一起來響應!」
 
因為曾在陽明教養院擔任一年的教保員,田志興更堅定捐血的決心,如今61歲的他捐血次數已達1,257次。(攝影/張郁梵)
 
田志興經常鼓勵兩名兒子來捐血,他說:「希望把這個觀念傳承下去,不然我們年紀愈來愈大,再過幾年就不能捐了!」(照片提供/田志興)
 
因為太太在台北馬偕醫院擔任護理師,田志興每個禮拜五晚上都會固定到台北馬偕急診室做義工,至今已超過十年。(照片提供/田志興)
 
瀏覽人數:772
最新異動時間:2022/10/14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