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穆永能讓捐血成為好習慣 堅持下去就對了!
採訪、攝影/蘇茵慧
 
       從社群平台臉書上搜尋「穆永能」,映入眼前的大頭貼是張個人獨照,照片裡的他已有滿頭白髮,斯文眼鏡後頭有雙冷靜眉眼,隱約散發一絲不苟的氣息,感覺非常嚴肅,這個第一印象或許與他擔任公司主管一職有關。更讓人在意的,他身著黑色上衣,脖頸還掛著單眼相機的揹繩,不難猜測他對攝影有一定程度上的熱衷。
 
       除此之外,穆永能喜歡到處旅遊,在遊程中拍下眼前美景分享給朋友,照片裡有著盛開滿綻的粉嫩櫻花、停靠在港邊漁船充滿藍色張力、果貿社區獨特的建築美學、氣勢宏偉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等,或有時畫面裡只有一抹楓紅上光影、灶台上打盹的貓,都濃縮在穆永能鏡頭裡,成為他每次出遊的記憶,更看得出他對影像美學的要求。
     
攝影是穆永能興趣,喜歡用影像記錄出遊時的良辰美景。
 
       穆永能是今年度晉見總統的績優捐血人,總是寡言短語的他初次聽見這消息時,露出驚訝且意外的表情。他思索了一下後說:「我知道這樣殊榮與機會,一輩子就這麼一次,但還是有點不可置信。仔細算一算,沒想到我已經捐了這麼多次了,終於輪到我要前往總統府了!」穆永能也把這好消息跟家人分享,家人們都相當期待。
 
首捐在部隊 三十歲後才再續血緣
 
       憶起第一次捐血,穆永能說,那是在台南當兵時,剛好捐血車進部隊募血,在長官帶領下,大家集體捐血,當時只要體力許可的,都得上去捐。他說:「捐完血還是要繼續出操,現在想想年輕時體力真好!」
 
       捐血初體驗的印象深刻,雖然有點半強迫式,但穆永能並無反感,因為在當時他就已經知道捐血助人的意義,所以內心是非常支持,只是過去苦無機會接觸,藉著這個機會在軍中嘗試捐血,像是注定要被推一把,與捐血真正產生連結。
 
家中成員對穆永能捐血都大力支持,認為捐血助人也助己。
 
       話雖如此,穆永能從第一次捐血後,大概又隔了快十年才繼續有捐血的動機,自己雖然不排斥捐血,但可能時間不湊巧、缺少動力,才對捐血這件事情逐漸遺忘;一直到三十歲的某一日,他聽到廣播傳來缺血訊息,號召民眾捐血,在這樣的起心動念下,穆永能開始繼續捐血,再也沒中斷過,從捐全血一年多後,在護理師鼓勵下,開始轉捐分離術。
 
       不似捐全血的快速,分離術待在機台上的時間較久,但穆永能還是願意犧牲假日時間,每兩週就到捐血室報到,在近幾年遇到疫情嚴峻狀況下,他仍堅持捐血。他笑說:「不用怕,防護安全最重要,捐血中心都保護得很好,我們只要來捐就可以了。偶爾感冒生病中斷幾次,反而覺得身體不自在,還是來捐血比較好。」
 
從捐血學會保養身體 好習慣就是要持續下去
 
       若要說全血跟分離術最大的差異,除了時間之外,穆永能認為分離術對身體健康的要求更高。捐全血時,只要有睡飽、作息正常,不太會被拒捐,但分離術對健康的標準更嚴格,讓他不得不正視自己身體素質,督促他關注健康,是意外的好收穫。
 
       「如果吃太油膩,很容易被退貨,如果當天來不能完成捐血,我心情就會滿低落的,後來我就開始重視自己日常生活,吃的、睡眠、勞累程度等,沒想到會因為捐血,讓我身體更健康。」穆永能說他是從捐分離術後才開始重視身體保健,像是血壓、血脂、血紅素等,這些都是分離術注重的指標,若要改善就得從日常生活裡慢慢改變飲食跟習慣。
 
       同時,穆永能保持假日快走運動,像是蓮池潭、左營美術館周邊,都是他常運動的場所,或是到柴山爬山,透過一點一滴的累積養好身體,就是為了能達到兩星期捐一次的目標。
 
數字是身體健康最誠實的反饋,穆永能重視每一項數值,督促自己養好身體。
 
       問起這二十多年來捐血的動力,穆永能陷入苦思,彷彿從未思考過;最後他說:「捐血對我來說就是生活習慣。像第一次捐血時,我感覺就是生活裡的小插曲、一個事件,後來真的持續捐,把偶爾變成常常、變成一種無意識的慣性行為時,那就不需要靠動力,那就是習慣。」讓捐血變成好習慣,積久養成只需要靠堅持,大概就是穆永能的秘訣吧!
 
       或許正因為穆永能持續的捐血舉動,默默影響了大女兒,他跟大女兒都是捐血成員。捐血早已是穆永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獲此殊榮更是他始料未及,榮耀都是錦上添花,更重要是未來日子裡,繼續保持好習慣,讓自己的小小舉動,造福更多人。
 
瀏覽人數:613
最新異動時間:2022/10/07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