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一生做好一件事 捐血就是王首發想持續做的事
採訪、攝影/蘇茵慧
 
       王首發是今年晉見總統績優代表人之一,42歲的他,統計至今分離術次數已達1300多次,但誰又能料到,在這些次數背後,他曾經被護理師勸退,捐血過程說不上順利,但他並沒就此放棄,反而一次次嘗試挑戰。
 
       他自述:「高中時捐血車開進校園,我和同學相約一起捐血,結果檢驗不過。當兵在新訓中心時,又有捐血的機會,這次扎針了,但看著別人十分鐘就完成一袋血,但我為了一袋血卻坐了半小時,只能說為了捐血有諸多波折啊!」事後回想原因,王首發認為應該是當時水分補充不足導致。
 
1300次的背後,代表的都是王首發初心的堅持。
 
       爾後,王首發下部隊到馬祖當兵,他還是想再嘗試捐血。當時捐血不僅要配合休假時間,加上馬祖、基隆來返船班的時段大多深夜,捐血地點難找外,睡眠不足亦影響血紅素數量,不得已狀況下,他只能暫時放棄捐血念頭。
 
但,王首發的捐血故事並沒有結束在這裡。
 
受一篇報紙啟發 重燃捐血動力
 
       直至退伍回到台灣,開始進到科技廠工作後,王首發對捐血這件事幾乎快要淡忘,偶然看見一篇中華日報報導,上頭描述有位捐血者故事,寫著該捐血者會趁跑業務空檔去捐血,捐血次數累計多,榮獲表揚。
 
       王首發想起過去也曾捐過血,考量自己目前工作性質與業務相似,做二休二的輪班狀態,捐血或許可以再次嘗試。他再次前往捐血站,數值一切合格後,順利開始捐全血。
 
       捐過幾次後,王首發自己發現捐血站內有兩種捐血機器,詢問過護理師後得知,原來捐血還有全血跟分離術之分,了解分離術的好處後,他主動向護理師表達想捐分離術的意願。雖然分離術捐血時間較久,但王首發就當成休息,只要能捐更多單位、幫助更多人,在能力範圍許可下,他都不覺得麻煩。
 
像個憨人持續捐下去 認定了就好好實踐
 
       「我可能對捐血有強迫症吧!」王首發笑著分析自己對捐血的態度,繼續說道:「我覺得一旦開始了,就不會想要放棄,不要用可有可無的心態來面對捐血,自然就可以堅持做下去。」
 
       因此,即便遇到同事婚宴、母親住院需要有人照護,王首發會特別保留捐血時間,避免有事耽擱影響捐血進度,甚至後來因職務調整,他在幾經考量下,為了能夠持續捐血不受影響,他選擇一份彈性自由時間的工作。
 
王首發面對鏡頭笑得很開心,對於捐血他一向風雨無阻,一次都不想被耽擱。
 
       「我認為工作就是養家糊口,若為了賺更多錢而犧牲生活品質,失去時間彈性,影響我想堅持做的事情,對我來說不是賺到,反而是失去。」這便是王首發對捐血的堅持。
 
       同時,王首發舉出多位社會上值得敬佩的人物,從陳樹菊、莊朱玉女、骨科醫師杜元坤等人,侃侃而談這些人在社會公益及專業上的理念。他認為這些人都有「憨人精神」,助人不計後果、沒有縝密心計,單純覺得有人需要幫助。對他而言,捐血者跟憨人精神差不多,只要能幫助到人,扎一針、痛一下都無妨。
 
人生里程碑之一 未來路長捐血不相棄
 
       每位捐血人通常都有保養身體的秘訣或幫助捐血檢驗過關的撇步,原以為王首發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沒想到他說:「我不喜歡運動,下班就是宅在家。不過我很喜歡騎車,那種騎車到處跑跑走走的感覺很好,這大概就是我唯一喜歡做的事情吧!」 
 
車是工具,可以帶著王首發看見美景;捐血不計得失,讓王首發的生活充滿熱忱。
 
       採訪當天王首發一如他所言,騎著他的愛車來到現場,藍色的125機車出產於民國87年,駕駛至今已經有二十多年時間,但車況極新、表面一點灰塵都沒有,踩踏發動處光亮潔淨,雖令人難以置信機車的年紀,但絕對足以證明王首發對這台機車的呵護。
 
       「我跟這台機車還曾經環島過,東西買來就是要用,但也一樣要照顧,這台車陪伴我很久,希望未來日子裡,這輛車子依然可以帶我到處去,不只看遍台灣更多美景,還能陪我到捐血室來貢獻自己。」一如他所說,他很珍惜可以一直捐血的機會,雖然他並非狂熱運動者,但為了捐血,他會好好照自己的身體,從王首發對機車的感情就能印證。
 
       得知自己是今年績優代表人,王首發開心終於達到原先設定目標,更表示獲此殊榮只是人生里程碑之一,捐血一路並不會因此而停滯。他援引李國修「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名言,告訴自己生活會繼續、捐血一樣會繼續。
 
瀏覽人數:1113
最新異動時間:2022/10/07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