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血債血還 一位醫檢師的自白
圖、文/張富傑
 
緣起
       民國75年的某天,親愛的母親把我生到這個世界,但趕時間的我,比預定的時間還早到這個世界,母親從公司被緊急送到了亞東醫院,經由急診醫師的研判,需要立即剖腹生產,在當時的那個年代,剖腹產還是蠻有風險的一項手術。俗話說:「女人生孩子,生過了就麻油香,生不過就四塊板」,就是指這個時候吧。母親在生產的過程中,不太順利,聽母親的描述,經歷了大失血總共輸了12,000CC的血,可想而知,當時醫院應該有啟用大量輸血的機制;幸運的是—「母子均安」,沒有保大保小的問題,不幸的,我也必須住到保溫箱裡觀察,直到狀況好轉,才能夠出院。
 
       至於我怎麼知道這段過往,還記得國中的時候,因為要寫作文,才知道這段危險的過去,那時心裡想,未來的某一天,如果可以,希望可以把這12,000CC的血捐回去。又因為父母親都是B型肝炎的帶原者,所以無法捐血,也因此,這件事情,就必須由禍源的我,努力償還了。
 
第一次捐血
       時光飛逝,一晃眼,小屁孩也長到了17歲,在大學聯考考完的那時候,路過台大公館校區,看到了捐血車,於是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捐血。大學四年,有幸考上了醫學相關科系,也剛好有系上的學長姐在花蓮捐血中心擔任醫檢師,所以被學長姐鼓勵著定期去捐血,捐著捐著到了25歲。這中間經歷了當兵與工作,最後也因緣際會下,再回到花蓮工作,然後又開啟了新篇章。
 
第一次捐分離術
       因為當時在醫院的血庫工作,認識了花蓮捐血中心的夥伴,依稀記得每次值班的時候都會叫血品到醫院,甚至也有親自開救護車去花蓮捐血中心領血的經驗。而在某一次的緣分下,被花蓮捐血中心的夥伴說服,於是乎就開啟了我分離術的旅程。很幸運的是,身體算健康,符合捐分離術的條件,所以,就開始了固定每兩個星期的旅程(也不是固定兩個禮拜一次,有時會因為值班沒有辦法),就這樣捐著捐著,直到離開花蓮輾轉回到台北工作
 
第150單位的分離術
       104年回到台北後,也依然有捐分離術的習慣,但因為工作的關係,有時候需要出國,回來就會被禁止捐血一陣子,所以捐血的次數並沒有飆升上去,好不容易直到107年的4月,收到捐血中心的獎狀,才意識到,已經捐了150單位了,如果說出生時欠的血債,換算成CC數,我這輩子應該沒有虧欠了。
 
持續進行式
       直到109年,疫情爆發後,較少機會捐血了,因為身分的轉換,目前在感染科服務,怕長時間在搖滾區(接觸確診者或出沒在專責病房)走動,會造成潛伏的狀況,所以只敢在疫情趨緩的時候,持續捐血,到目前為止,累積捐了283個單位的血,期待未來的時間,可以保持初衷,繼續捐血,直到不能再捐為止。
 
因新冠肺炎疫情忙碌的醫檢師,在醫院整棟樓奔跑處理檢體的收集、傳送。
但ㄧ接到捐血中心邀約血小板捐血的電話,就會立馬安排空檔前往捐血,捐完後一樣回歸崗位,繼續努力上班。
 
瀏覽人數:886
最新異動時間:2022/07/07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