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潛水教練劉泰民探險嘗試捐血,一試成主顧!
採訪撰文、攝影/張郁梵
 
       台灣四面環海,有不少離島地區可以讓民眾不用出國,就能享受海島旅遊的樂趣,海底下美麗的世界也總能吸引不少遊客爭相體驗潛水。有人形容水下的世界彷彿外太空,每次下潛就像切換到慢動作模式,可以放鬆自在地享受置身海裡的無重力感;還有人說潛水時,耳朵被海洋寧靜的氣氛包圍,所有感官都會變得異常敏銳,不僅下雨時,可以在水中聽到雨落在海面上「滴答滴答」的聲音,還能清楚聽見自己的呼吸聲,是學習獨處、與自我對話最好的時機。
 
       沈迷於海底世界十多年的捐血人劉泰民則認為,潛水最大的樂趣是可以近距離觀賞悠游在身邊的海洋生物,「就像有些人喜歡開車去兜風一樣,在海裡面看到的風景,跟在水面上看到的風景不同,即使在同一個地點、每次潛水也會有不一樣的發現,感覺很新鮮!」偶爾看到外型比較特別的生物時,他也會在上岸後和同行的潛伴討論,並上網搜尋相關圖鑑,藉此認識新的物種。
 
潛水教練劉泰民喜歡體驗新事物,他回憶初次捐全血、第一次嘗試分離術捐血,都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付諸行動,至今捐血超過三十年,他也期許自己能繼續挽袖幫助別人!
 
       對劉泰民而言,解惑的過程除了能吸收到新的知識,還可以滿足好奇心。他分享曾經在墾丁南灣潛水時,看到一群俗稱「鸚哥」的「隆頭鸚哥魚」,這種魚類長相並不討喜,前額向前突出,臉很大,眼睛卻很小,還有暴牙,體型相當巨大,體長最多可達130公分,成魚體重平均都有50公斤以上。
 
       就像修剪珊瑚礁森林的園丁,隆頭鸚哥魚靠啃食珊瑚維生,藉由吃掉成長過度快速的珊瑚,來維持珊瑚礁的多樣性,消化後排瀉出來的珊瑚骨骼會變成美麗的珊瑚沙,在平衡珊瑚礁生態系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特殊的牙齒和顎骨結構,讓牠們可以輕鬆地把珊瑚礁嗑掉,啃食珊瑚的咬嚼聲,在寧靜的水下世界中,即便潛水的人距離相當遙遠,也可以清楚聽見。
 
       由於數量稀有,隆頭鸚哥魚已被農委會納入第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海洋委員會也將其列入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當中。
 
       隆頭鸚哥魚本來就很大隻,看到一隻就已經夠震撼了,同時看到一群,畫面真的很壯觀!劉泰民說,因為是很珍貴稀有的魚類,平時並不容易看見,自己也是頭一次看到,所以那次印象很深刻,加上上岸後聽潛伴分享、了解隆頭鸚哥魚的罕見後,當下更是特別興奮,感覺就像是中了樂透頭獎,很難得!
 
       「其實,一開始會接觸潛水,也是因為剛好周圍有朋友在學,看到他分享的照片,就覺得這東西滿好玩的,所以才會想去嘗試看看,沒想到一試就愛上!後來也跟著朋友考了潛水教練的執照!」水瓶座的劉泰民經常被新奇的事物吸引,他喜歡有挑戰的感覺,也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接觸捐血,結果一捐就超過三、十四年!
 
好奇心驅使,探險嘗試分離術捐血
 
       家住台北的劉泰民自嘲自己小時候不愛讀書,國中畢業後就被父母送到位於高雄左營的海軍士官學校(現已改名為「海軍技術學校」)就讀。滿18歲那年,捐血車剛好來校內舉辦捐血活動,校方廣播鼓勵符合資格的同學捐血,這是劉泰民第一次聽到「捐血」,抵不過內心強烈的好奇心,懵懂無知下,他上了捐血車,捐出人生第一袋熱血。
 
       由於學校附近的營區,每隔一段時間固定都會有一輛捐血車停在門口,在有了捐血經驗、得知捐血好處很多、而且每隔三個月就能再次捐血後,劉泰民只要休假且捐血間隔時間已滿,又碰巧看到捐血車停留在營區門口時,他就會主動上車。
 
       某次捐血的過程中,劉泰民在車上看到了分離術捐血的廣告,便主動詢問護理師相關訊息,「因為第一次看到分離術捐血,覺得很新奇,很好奇就去問,護理師也很耐心地解釋,聽完之後就很想嘗試看看,捐了之後覺得不錯,後來就一直持續捐分離術了!」
 
       劉泰民喜歡體驗新事物,只要沒有接觸過的事情,他都會想嘗試一遍。問他為何會持續兩週一次的捐血行程?他說,「捐血最大的好處是可以促進血液新陳代謝,感覺對身體比較好!」這也是為何即使後來搬回台北,劉泰民也不忘保持定期捐血習慣的原因。
 
熱愛戶外活動,捐血從未被打槍
 
       事實上,劉泰民身體底子很好,或許是曾經從軍十多年打下的基礎,他從初次捐血至今從未被打槍過。退伍離開部隊後,劉泰民返回台北,轉職從事職業駕駛,Uber司機工作時間很彈性,考量家裡附近沒有捐血點,劉泰民開始搜尋有提供停車位的捐血中心,並主動致電預約。爾後,每回預定分離術捐血的日子一到,他就會從南港住家開四十分鐘的車程,至南海捐血室報到。
 
       從上針到採血完畢,分離術捐血平均須花費一個半小時左右,對劉泰民來說,利用工作的空擋捐血,剛好可以喘口氣,他都會把握這段時間好好休息。由於工時很長,經常一跑就是十幾個小時,太太擔心他操勞過度,曾一度反對他捐血,劉泰民也因此停了半年的時間,後來慢慢跟太太溝通後才逐漸釋懷,不再反對他捐血。
 
       劉泰民有兩個可愛的孩子,由於年紀尚幼,最大的才國小二年級,為了兼顧家庭生活,他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曾潛水,偶爾難免還是會懷念潛水的美好,「比如以前,只要在水裡看到『刺龜』,我們就會故意把它弄到漲起來,然後把牠當球拿來玩,玩完以後再把牠放走。」
 
       劉泰民解釋,「刺龜」是一種有刺的河豚,只要受到驚嚇,就會在瞬間把自己吹鼓成比原來體積大三到四倍的多刺圓球,但在水裡面有浮力,所以只要小心翼翼地拿在手中,就不必擔心會被刺傷。
 
       如果在帶學員潛水時遇到章魚,劉泰民也會把章魚抓起來,讓牠的觸腳吸附在整隻手臂或手腕上以後,再轉身給學員摸摸看。他也經常在下潛時,隨身攜帶魚飼料,假如碰到像小丑魚之類的觀賞魚類,他就會拿出魚飼料餵牠們,把他們吸引過來,讓學員可以近距離接觸。
 
       「不過,現在因為有小孩就很少出去潛水了!」劉泰民的生活重心,從過去的潛水轉移到家庭和捐血上,喜愛戶外活動的他,週末經常會帶著妻小到海邊踩踩水、玩玩沙子或是浮潛,雖然不能深潛進入藍色的海洋世界與魚共舞難免遺憾,但能夠漂浮在水中,跟家人一起悠哉觀賞著各種奇形怪狀的海洋生物,已經令他覺得滿足。
 
       有時劉泰民想要動動筋骨,也會和家人或朋友相約近郊走走登山步道,他形容自己個性很隨性,也比較隨緣,偶爾在捐血時也會觀察自己的血液流速,如果覺得血流比較緩慢時,他也會提醒自己注意飲食。今年滿54歲的他期許自己,未來能持續透過挽袖來幫助別人,直到不能捐為止!
 
 
瀏覽人數:949
最新異動時間:2022/05/10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