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簡述次要紅血球血型抗原「Mia」之重要性
文/謝慧萱(台北捐血中心檢驗課技佐)
    
  紅血球抗原除了廣為人知的ABO血型系統外,在紅血球細胞膜上還有許多其他的次要血型抗原,這些次要的血型抗原也負責著人體一些生理功能,像是Duffy血型系統中Fya及Fyb抗原若都為陰性不表現則可抵抗間日瘧原蟲(Plasmodium vivax)的侵入;Kidd血型系統裡Jka、Jkb之醣蛋白為一功能性蛋白是urine transporter具有將尿素傳輸通過細胞膜的功能,Jka、Jkb血型抗原若都不表現則比一般的血球對高濃度的尿素有著較高的耐受力;而Mia在細胞膜上則有「band 3 protein」,且「band 3 protein」表現量明顯增加,「band 3 protein」功能為主要負責體內二氧化碳代謝因此Mia血型陽性者則具有較佳的運動耐力。
 
  Mia為眾多次要血型抗原其中之一重要抗原,國際輸血學會(ISBT)至2023年將血型系統歸類為共44個血型系統,Mia隸屬44個血型系統其中之一MNS血型系統,MNS系統主要有兩個GYPA及GYPB基因產物雜交而成為共MNS43個血型抗原,其中Mia被編列為序號MNS7。
 
  MNS系統有一些衛星抗原,發生在白種人頻率極低約為<0.1%,稱之為Milternberger (Mi)系統,早期利用特定稀有抗體來鑑定紅血球上稀有抗原並藉由這些抗體反應組合而將Milternberger系列共分類為Mi. I?Mi XI,Mia便歸屬於MiⅢ的GP. Mur抗原類別。
 
  Mia在泰國族群中出現頻率相當高為9.4%,而出現在台灣原住民族阿美族高達88.4%、達悟族34%、雅美族44.3%、卑南族為21.2%,至於台灣國人整體之Mia抗原陽性出現頻率約為7.3%。
 
  Mia抗原相對應所產生之抗體稱之為anti-Mia,也是目前台灣最常鑑定出的抗體,anti-Mia有一半以上是屬於IgG溫型抗體,在37℃體溫會與相對應Mia抗原結合,臨床上抗原抗體結合會引起溶血性輸血反應,懷孕婦女體內若有anti-Mia抗體也會通過胎盤造成Mia抗原陽性胎兒發生溶血反應。
 
  有鑑於anti-Mia抗體在醫院是最常鑑定出的抗體,若輸入不相合血品會造成嚴重溶血性輸血反應;因此台灣血液基金會利用選取抗Mia抗體單株細胞並培養持續分泌抗體的融合細胞株後,再進行細胞株大量培養,自製anti-Mia抗血清,並於2018年12月起全面篩檢Mia抗原,利用自製的anti-Mia抗血清放置於自動化儀器做大量Mia抗原篩檢,儀器檢驗完畢即自動上傳至檢驗結果系統,如遇到儀器無法判讀的結果,例如儀器檢驗結果呈現「不可判定」時,即會挑出該支檢體另用手工試管法做再次確認並加以人工判讀再次上傳檢驗結果系統,所有Mia抗原結果皆會在每一紅血球血袋上會標示出Mia抗原為陰性「-」或陽性「+」。
 
       台灣捐血率為世界之首,每項血品的安全把關也十分重要,為避免輸血時紅血球異體抗體造成的溶血反應,除了全面篩檢Mia抗原,另外還再檢測其他次要血型抗原,例如MNS血型系統中的M抗原;Rh系統血型中C、c、E、e ;Kidd血型系統的Jka、Jkb共7種,全面篩檢這些次要血型抗原目的為了提供醫院正確抗原標示血品外,也對需要長期輸血的病患達到「精準輸血」之目標,並降低受血者因輸入不相合血品而引發輸血反應。
 
參考資料:《新編輸血醫學》第5章第5節、第6章第3節及第4節
審稿:台北捐血中心洪正昇醫師
 
瀏覽人數:837
最新異動時間:2023/11/16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