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訂閱電子報 訂閱 取消
             
 
 
捐血名人堂
 
陳政文 (1532單位)
分離術捐血 (1532單位)
全血捐血 (0單位)
 
 
 
克服扎針魔障 陳政文助人之心沒有終點
 
採訪撰文、攝影/蘇茵慧
照片提供/陳政文

無論冬夏、無論雨晴,只要接獲緊急命令,來自台灣各地的戰機搶分奪秒的預備升空攔截,透過國軍密切監控下,每架戰機都肩負著保家衛國、守護人民抵擋在第一線的重責大任。

在嘉義太保土地上,陳政文正在做義工,偶爾聽見戰機飛過的聲音,他總能精準判斷出,這應該是哪一架戰機、從哪兒起飛、準備往哪個方向進行任務。因為,他正是退休於空軍作戰司令部,退役前擔任攔截管制長,在職期間負責下達各項攔截命令,包括跟著飛官上機、判斷情勢。這樣分秒必爭的高壓工作卻好像沒有在陳政文臉上留下憂慮痕跡,反倒散發著冷靜與沉著神情,在與他人的應對與回答時,特別能感受到他幾經思考後的謹慎。

在還沒退休前,陳政文就已經是捐血者,在離開台北回到故鄉後,他依然固定時間就到捐血室報到。從年輕累積至今的捐血次數,讓他今年獲選為晉見總統的績優捐血者。問起他要到總統府的心情,他略思考後,原本嚴謹的臉露出一絲趣味回答:「好像只是換個地方見總統。」
陳政文為空軍攔截管制長退休,同時亦是績優捐血者。

原來,過去保密的職務內容,總統時常到他們工作區域視察、聽取簡報,在工作時與總統匯報內容相當頻繁,只是陳政文沒想到在退休之後,有機會用績優捐血人的身分到總統府接受表揚,這樣的身分倒是格外新鮮;這也難怪他會打趣說:「好像只是換個地方見總統。」

捐血如同跑馬拉松 次次突破難關

陳政文自述,19歲那年是他第一次捐血,當時他還是空軍軍校生,大概是捐血車入校,教官們宣布只要去捐血的話,就免去操課內容,他說很難判斷同學們到底是逃避操課,還是因為大家都一股熱血,印象中大家都跑去捐血了。

一開始捐血的動機就是這麼簡單,只是陳政文沒想到,在他捐全血持續了若干年後,有一次竟意外收到捐血滿10次的鼓勵獎狀,他在意外有獎狀可以拿之際,伴隨而起的感動心情更難以言喻,才曉得原來自己捐的血真的可以助人,不枉他這些年來的扎針。
即使怕扎針,陳政文還是克服疼痛,定期來捐血室報到。

「就算到現在,我每一次扎針都還是會怕。」陳政文指著手臂上的下針痕跡,那邊已經有些凹洞。「當時捐全血時,大概2~3個月才扎一次針,後來我改成分離術後,每兩週就得扎針一次,每次來捐血室都相當緊張。」即便緊張於每一次的扎針,但陳政文還是一次一次預約報到,「我都能感覺到自己心跳很快,而且我還很怕會被退貨,怕護理師叫我下次再捐,這樣我就得多緊張一次。」

在民國92年時,陳政文在護理師的鼓勵下,從全血改為捐分離術,除了扎針次數變多外,他笑說:「最大的改變就是時間,分離術一坐就要坐很久,早期機器速度慢,要做更久。」正因為分離術花費時間多,所以每一次捐前,陳政文就要勤跑廁所,以免捐到一半尿急,還要重新扎針。

還在台北工作時,陳政文會趁休假回嘉義時捐血;退休後,陳政文除了當義工、定期捐血外,他還維持著跑馬拉松、爬山的興趣;前不久前剛與山友一起去挑戰眠月線,生活過得相當充實、身體健康。他提及捐血跟跑馬拉松、爬山運動很像:「跑馬拉松,是從最少的里程數開始跑,一次一次慢慢跑到全馬,爬山也是。每一次啟程,都覺得特別痛苦,過程中身體的疲累跟痠痛都好想放棄,但到終點後卻格外有成就感。捐血也是這樣,每一次都很忐忑,但捐血完後卻很滿足。」這麼怕扎針的人,還是次次克服了緊張與害怕,大概是這股助人的強大信念讓陳政文堅持下去。


跑馬拉松、爬山的陳政文,平日茹素,但仍可維持身體健康,定期捐血。

捐血有年齡限制 但助人的心沒有終點 

一如許多捐血者,起初陳政文的捐血僅僅是想著可以嘗試,「我想著像我這麼怕扎針的人,能捐一次是一次,所以當時根本沒想過可以捐到百次、千次,甚至今年還可以去總統府。」他想了想繼續說:「我是很意外這樣捐下來,也累積了一千多次了,這也是一種對自我的肯定吧!當然也要感謝家人對於捐血的支持,他們對我去捐血都是鼓勵的。」


捐血是一次一次累積的成果,就跟運動一樣,只要堅持朝目標前進,終會抵達。


在獲得晉見總統的績優捐血人的殊榮後,陳政文認為這樣的榮譽是這些年來捐血的見證,但並非是終點,因為助人的心不應該有終點;在退休的日子裡,他仍會持續每一項運動,捐血捐到年限為止。
 
 
 
建檔單位:中華捐血運動協會建檔者:鄭光惠最後更新日期:2024/01/31 14:39:32
上架日期與時間:2019/04/09 00:00:00
 
行動條碼:
瀏覽人次:510
 
 
 
 
行動條碼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