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無聲耕耘 腫瘤醫學導師~王秋華醫師
編撰/呂宜螢
照片/王秋華醫師、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北捐血中心
 
做自己就是對世界最好貢獻
 
  沒有一種勉強可以持久,如果經過很長遠的時間,為著美善的目標仍在生命中甘之如飴的付出奉獻,這樣的執著和羈絆應該是一份真正熱愛的理想,這樣的理想不是安身,而是立命,是一種安頓生命的崇高層次。
 
  然而理想總是使人出眾非凡,即使這理想可能並不實惠,不能夠讓你成為世界首富;即使這理想可能無人欣賞,不能夠讓你擁有廣大粉絲。如同蘊藉內秀的王秋華醫師向來淡泊無求的處世態度,僅僅只是堅毅安靜的做好她自己,就已經對這世界做出巨大的貢獻。
 
  王秋華醫師,她是台灣首批血液專科醫師和台灣首批腫瘤專科醫師之一,1999年榮獲徐千田癌症研究傑出獎,2012年獲得中華民國全國醫師聯合會台灣醫療典範獎,同時也是2017年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癌症醫學終身成就獎得主。


 
 
滿腔熱情踏上習醫之路
 
  她,1933年生於台北西區一個經營木材廠的富裕家庭,父母相當重視子女教育,小學暑假曾因故送她去姨婆家寄宿半年,就是希望她能好好學學禮貌和規矩。姨婆跟父親只差一歲,從小一起長大;姨丈公正是當時萬華知名的開業醫師李朝北,更是王秋華父親所仰慕的學長。
 
  不長不短的寄居時光裡,日日看著姨丈公為病人診斷、治療、開藥,姨婆協助俐落的包藥、與病人話家常……也看著病人與家屬充滿感激的離開診所。能救人,真好!種種醫者與病人之間的互動,深深地影響了王秋華。而表姑李淑玉當時正遠赴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習醫術,常常寫信回來敘述她在日本醫學院學習的生活點滴。一張表姑正在解剖的照片,更是讓王秋華欣羨不已,巴不得自己立刻就能成為影中之人。就這樣,在醫師家庭的耳濡目染之下,果真就此點燃了王秋華想要從醫的火苗。
 
  王秋華北一女畢業之後,如願地考上台大醫科,展開一段對她來說是艱辛又逸趣橫生的學醫之路。王秋華雖然外表瘦弱蒼白,但其實她在中學時代就是個運動健將,曾經在短跑項目中跑出平全國紀錄的佳績,獲得第一名,大學時代也因為優秀的運動成績曾有機會出國比賽,但是王秋華終究還是因為選擇了行醫救人的志向而放棄個人體壇中精采的一頁。但她在習醫路上,始終依憑著體內永遠留存的運動家精神、好勝不服輸的毅力,一步一步的踏行而來。
 
  在醫學院生涯中,大一期末考僅考了一科,因為一場腳踏車擦撞意外,右手臂劃出一道十幾公分長的傷口,導致其他七科即使補考也只能以六十分低分通過。這樣的結果讓她很不甘心,激使她在二年級時更加發奮用功,果然如願取得前五名的書卷獎,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後來,王秋華做實習醫師第一天,被派到血液科病房,有位白血病病人需做血液常規檢查,因住院醫師表示自願要幫忙做白血球分類,原以為可以樂得少做一份報告,沒想到住院醫師最後並沒有做出來,讓她在實習階段的一開始就被總醫師狠狠責備:「為什麼沒有做白血球分類?這是你們實習醫師的工作,實習才第一天就這麼扯爛污!」
 
  王秋華雖不甘被責備,卻也知道這原是自己份內之事。她心想,「看血球難道有那麼困難嗎?」這樣一件小事件造成她內科實習成績比其他科成績差,激發起她的牛脾氣,越是被質疑就越是要做得更好,畢業後,她不但因而選擇了內科,也成為王秋華在日後總是特別對血球下工夫鑽研的原因。

2003年益康國血製劑產品說明會。(台北捐血中心提供)


男尊女卑的醫界體系
 
  1959年,王秋華從台大醫科畢業,也結束了實習醫生生涯進入內科,但是得繼續另一段無薪可拿的「固定」實習醫師階段。這是當年男女不平等制度下的產物,為了避免同屆男同學因當兵而造成的男女差距,女生或不能當兵的男生都無法直接成為住院醫師。雖然名為固定實習醫師,但是工作負擔卻和住院醫師相同。
 
  當年女醫師非常稀有,不但沒有受到較為寬厚的對待,反而是發展處處受限,就如同在其他職場一樣,升遷也是往往優先考慮男性。當王秋華即將結束住院醫師階段,憑著優異的表現正希望朝總醫師方向前進,卻被主管明顯想要留男不留女的意向潑了一桶冷水,一時激憤之下便提出了辭呈。
 
  表姑李淑玉醫師當時在實驗診斷科擔任主治醫師,她是台大第一位做心電圖的專家。王秋華尋求她的幫忙,因而從內科轉入實驗診斷科,成為實驗診斷科第一任的總醫師,從此便開始跟著恩師劉禎輝教授學習血液學。除了幫忙紀錄病例、開處方、醫病溝通,她也要做技術員的工作,同時擔任醫學系實驗診斷學課的助教。


轉入幕後仍是行醫
 
  王秋華進入實驗科血液室後,埋首其中就是二十年之久。血液室的診斷實為臨床血液科診斷與治療最重要的依據,他們在幕後默默耕耘,檯面上的光榮和功勞不屬於他們,但卻是臨床醫師最重要的幫手。
瀏覽人數:2767
最新異動時間:2019/09/29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