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徐連哲17歲至今的習慣:捐血助人又益己,何樂而不為?
採訪撰文、攝影/張郁梵
 
從17歲第一次捐血開始,徐連哲固定每三個月到捐血中心報到,由於天生血管細、血液流速較慢,採血的護理師都會準備熱水袋,讓他可以握在手中,加速血液流動。
 
       一度被認為是五年來最強的「燦樹颱風」雖已減弱為中颱,但暴風圈仍籠罩台灣,全台發布豪大雨特報,但念及醫院急需用血的病人,儘管再不方便,風雨中還是有捐血人甘願風塵僕僕至捐血室報到,今年48歲的徐連哲就是其中一位。
 
       從五股到三重,騎機車單程約二十分鐘,然而,颱風來襲,距離較近的堤內道路封閉,只能多花一倍的時間,不過對於定期捐血三十多年不曾間斷的徐連哲來說,卻一點都無怨無悔,「捐血是一定要做的事」!
 
       疫情爆發以前,每到捐血日,徐連哲就會從五股住家騎車到捷運站,再轉乘至三重捐血室。五月中旬全台疫情警戒至第三級,呼籲民眾在家防疫,非必要不外出,恰巧6月12日是約定要捐血的日子,「到底該不該出門捐血?」徐連哲一度猶豫,但想到醫療用血無法停止供應,而且可能會有捐血人因爲疫情而減少出門捐血的意願,儘管疫情當下外出多少會擔心,他還是騎著機車前往捐血室,「想說比起搭大眾運輸工具,騎機車還是比較安全,所以就還是來了!」
 
竟能助人又益己!17歲時的偶然,成為往後30年的日常
 
       徐連哲回憶初次捐血,是在17歲那年,「當時,捐血車剛好來瑞芳高工採血,學校就有廣播鼓勵同學捐血。」這是徐連哲第一次接觸捐血,懵懵懂懂的他並不清楚捐血是什麼?又是怎麼個捐法?在好奇心驅使下,和三五好友相約上了捐血車。
 
       身材纖細的徐連哲印象很深刻,採血的護理師規定大家捐完血後,必須休息15五分鐘,確定身體沒有不適反應後再離去,沒想到當他在留觀區休息時,竟目睹一名和自己身材相仿的男同學在眼前昏倒,「我就看著他捐完血後站起身,然後走沒幾步路就倒在地上!」
 
       「為什麼我捐沒事,他捐完就昏倒了呢?」納悶不已的徐連哲於是開始查詢捐血相關訊息,「不研究還不知道,原來捐血好處這麼多!」得知捐血不但可以促進血液新陳代謝、有益健康,還可以幫助傷病患者挽救生命,是助人益己的善行義舉,此後,徐連哲開始了定期捐血的日子。
 
       為了血液品質並保障捐血人的健康,衛福部規定男性一年捐血量應限制在1,500毫升以內,若捐血量為500毫升則必須間隔3個月以上,方能再度捐血。所以,只要3個月期限到了,學校又沒有捐血車時,老家在金山的徐連哲就會趁著放學到基隆轉車返家的時間,到基隆捐血站捐血。
 
天生血管細、血流慢也阻擋不了捐血助人的堅持
 
       從高中二年級初次捐血至今,徐連哲捐血累積已有184單位,右手手肘內側也因長期捐血留下淺淺的針孔痕跡,「很多護士都說我的血管以男生來說很不好找,我是左撇子,所以都是捐右手這條靜脈,因為橡皮帶綁起來後,這條血管就會比較粗??」徐連哲指著右手解釋。
 
       由於天生血管細,血液流速也比較緩慢,所以捐血前,徐連哲都必須在抽血部位先熱敷十分鐘,等血管擴張後才能捐。捐血時,採血護理師也會準備熱水袋,讓他可以握在手中,加速血液流動。也因此,一般人捐500毫升的全血,約10分鐘即可,但徐連哲每次捐血都得花至少20分鐘,有時碰到天氣比較冷、血管收縮時還會更久。
 
       問他為何如此熱心,願意固定捐血?徐連哲帶著靦腆的笑容輕聲說道:「時間一直在走,感覺可以做些什麼事,讓生命更有意義,而捐血是幫助人最簡單又不費力的方式了!」
 
從捐血人變成受血人家屬,更堅定助人的決心
 
       台灣人對「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的募血口號普遍不陌生,但沒有實際經歷過的人或許很難真的體會「捐血助人」的重要性!其實,「血液」的用途很廣,並不是像電視劇演的,只有突發意外、受了重傷的人才需要緊急輸血。徐連哲在十年前陪伴罹癌的媽媽住院治療時,從挽起袖子的捐血人變成受血者家屬,深刻體會到捐血的可貴。
 
       父親在他9歲時往生,母親獨自一人撫養徐連哲姊弟3人,好不容易把子女養大成人了,卻被確診罹患乳癌。多數癌友因化療出現嚴重貧血反應,在化療前經常需要輸血來維持血球指數;徐連哲坐在母親病床邊,看到護士把血袋掛在點滴架上替媽媽輸血,忍不住心潮洶湧,「當下真的覺得很感動,雖然素昧平生,但竟然有人願意捐血給媽媽??」更加堅定了他定期捐血的決心。
 
「好,還要更好!」期盼更多人加入定期捐血行列
 
       捐血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住家巷口,徐連哲每次看到都忍不住為之動容,如今他已成為親友眼中的最佳代言人,經常把握機會進行衛教宣導,鼓勵大家踴躍捐血,偶爾也會和同樣熱衷捐血的同事分享心得,「公司有位同事固定捐分離術,每次捐血都會在臉書上傳照片,我就會在下面留言說『下禮拜換我去捐了!』」有時兩人在公司碰到,也會互相關心對方下次捐血的時間,成為見面時必聊的話題。
 
       「其實,我也曾經嘗試過分離術捐血,但捐了一次就被告知血小板不夠,所以後來都捐全血!」分離術捐血只要間隔兩週,所以徐連哲很佩服這位熱血同事,「人家每兩個禮拜捐一次,我們一年才來3次,一次也花不了多少時間,怎麼能有理由不來?」
 
       二十多年前,一名抱著娃娃的三歲女童在快樂捐血廣告中,用稚嫩的嗓音說出台詞:「我不認識你,但我謝謝您」成為經典名句,後來這支廣告還被印成海報,張貼在捐血站,徐連哲每次看到這張海報都很有感觸:「想想看,如果你陪家人到醫院,需要用血卻被告知醫院血庫血量不足的時候,你一定也會很希望有人可以捐血幫他!」
 
       捐血永遠不嫌多,長期關注捐血資訊的徐連哲明白,台灣的捐血率在全球排名數一數二,但「好,還要更好!」希望藉由這次採訪,可以讓曾經有捐過血的人願意多捐一點,甚至跟自己一樣養成固定捐血的習慣,「至於還沒捐過的人,如果可以,去捐看看!」畢竟捐血對自己沒有損失,卻可以幫助別人,何樂而不為呢?
 
平日朝九晚五的徐連哲,很重視假日和親友團聚的時光,總是利用週六上午孩子還在補眠的時間,早起出門捐血,結束後再帶著家人到郊外踏青。(照片提供/徐連哲)
 
除了定期捐血,徐連哲也有簽署骨髓捐贈同意書,他說:「雖然素不相識,但只要有需要,我就給,只要對方可以因為我的捐贈而過得好就夠了。」(照片提供/徐連哲)


 
瀏覽人數:3330
最新異動時間:2022/01/12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