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洪琳淵保持正念思考,無私奉獻最快樂
採訪撰文、攝影/周永悅
 
       67年次的洪琳淵,身材仍然保持得像在大學練田徑時的輕盈。雖然工作忙碌,但捐血的時程,他無論如何一定都會排除困難到南海捐血室捐血。
 
人生的第一次捐血,是和父親一起完成
 
  小時候雖然沒有跟著爸爸去捐血,但這樣的善行,已然在他小小的心靈裡,埋下了一顆種子。剛滿18歲的人生第一次捐血,就是爸爸帶著他一起到關渡捐血室完成的。這樣的時刻令他非常難忘,有爸爸帶領他共同完成這麼有意義的一件事,也讓他心裡下了決定要跟父親一樣,一直這樣幫助別人。
 
雖然捐血紀錄現在都電腦化,但洪琳淵仍收藏著這些代表著他生命歷程的捐血卡。(照片提供/洪琳淵)
 
然而,讓他更堅定信念要這麼做,源自於一位護理師給他的鼓勵。
 
護理師給他的讚美與鼓勵,讓他更立下志願要幫助更多人
 
  在中央大學唸書時,他依照慣例去中壢捐血室捐血。檢驗完畢後,護理師看著他的血,跟他說:「你的血很乾淨哦!」起先他愣了一下,又問了護理師一次,因為他沒有聽過這樣的形容詞,同時也覺得這讚美實在太特別了。經過詢問之後,他了解到護理師是稱讚他的血液品質很好,指數很漂亮,幾乎沒有什麼雜質,也被鼓勵應該要經常捐血。這樣的讚美與鼓勵,讓他覺得自己彷彿被上天賦予更重要的使命,就是用自己健康的血液多去幫助別人。所以他更珍惜自己的健康,期待能持續用這樣的方式,發揮愛心。
 
因氣喘練習游泳,意外發掘出自己的特長
 
  其實洪琳淵小時候身體並不好。因為從小就氣喘,媽媽認為讓他練游泳應該能改善體質,結果他竟愛上游泳,大二時還曾經是游泳校隊。但他享受的是游泳的感覺,而不是拼速度;他可以悠遊自在的在水裡游2小時,但在泳池的競技場中,速度就是唯一。大三那年因為機緣,認識了當時在學校田徑隊當指導教練的李福恩先生,和他聊過之後,教練覺得他可以轉換跑道,於是他開始練田徑,從此發現了自己的潛力與專長。
 
  那時他認識了一位精通每一種運動項目的體保生學弟。他認為洪琳淵的體型非常適合練400和800公尺的田徑;而升大四的整個暑假,學弟也不斷的給他特訓,做全方位的指導。在半年內,他的800公尺從原先的2分40秒,大幅躍進到2分10秒,後來還曾拿到全校金牌。因此那段大學歲月,是他生命中很難忘的一段日子,也讓他很感恩教練和學弟的鼓勵和指導,使得他能發掘出之前自己從沒想過的特長。
 
  年輕時因為體能很好,就算失眠,早上去跑跑步,下午再去捐血仍然沒有問題。但現在因為工作忙碌,無法像唸書時那樣跑步,現在能做的,就是一週一次的瑜珈。和一般坊間多數以女性學員為主的瑜珈課程不同,這是由一位心理諮商師帶領的,用靜心冥想,著重在身體與心靈上的舒緩和平衡。洪琳淵笑說他感覺自己慢慢練的話,很有可能可以再長高1公分,因為筋都拉開了!高中身高175的他,到大學變成178;假以時日,也許他的身高真的能直逼180!
 
捐血益處多多,助人亦助己
 
  因為很早就開始捐分離術血小板了,洪琳淵也覺得捐血也是一項能看出生命歷程的工具。年齡、身體、情緒等等的變動,彷彿也都透過每兩週一次的捐血鐫刻在人生的記錄卡裡。他還記得20幾歲時失戀,來捐血時血紅素下降,還得靠喝豬血湯才能過關;生命中的每個階段,都和捐血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現在雖然工作壓力較大,動腦多容易失眠,但他就會利用靜心冥想、精油和音樂試著釋放壓力,盡量將身體的狀態調整到適合捐血,為的也只是能幫助別人。
 
工作再怎麼忙碌,洪琳淵仍一定都會排開時間來南海捐血室捐血。
 
  洪琳淵喜愛捐血的原因,一是助人,而且這樣的形式不是刻意要幫某一特定的對象,是不求回饋而無私的;另一個原因是兩週一次的分離術捐血,也是替自己監督身體的健康狀況,讓他能生活得更自律,同時也如同一個小型的健康檢查,一旦發現身體有什麼狀況,能立即做出對策改善,其實捐血是促進身體新陳代謝的一種方法。
 
  自己是從18歲就捐血到現在,他這些年觀察下來的想法是:現在的年輕人對於捐血的觀念普遍冷漠,也並不十分關心;捐血助人的觀念教育要如何再普遍且落實在年輕族群的心中,是有關單位需要再進一步努力的方向。父親雖然已屆齡無法再捐血,但由兒子持續著這份愛心,洪家父子兩人為這樣的大愛傳承,做了一個最好的典範。
 
喜歡旅行的洪琳淵,在白雪皚皚的日本的黑部立山也曾留下足跡。(照片提供/洪琳淵)
 
瀏覽人數:1506
最新異動時間:2021/12/06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