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李輝龍:「捐血中心就是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般的存在!」

採訪撰文/蘇宇翎
圖片提供/李輝龍
 
       說話謹慎的李輝龍,在接受採訪時每聽見一個問題,總會停頓幾秒略略思考後才回答,彷彿怕對方聽得不夠仔細,其道出的字句都像有節奏般,咬字清晰傳達確實。在採訪結束前,詢問他是否還有想補充或分享的事例,他一反緩緩語調,不經思索直言說:「我想要謝謝捐血站的護理人員,她們真的非常辛苦!」
 
       不同於其他捐血者所分享的特殊經驗,李輝龍說出的卻是捐血站的日常。從他視角看見這些替捐血者服務人員的辛苦,他道:「疫情期間大家都很擔心群聚,即便捐血是幫助人的行為,但不免還是擔憂;我最近來捐血時看護理人員忙進忙出,缺血又要狂打電話拜託人家來捐血,替他們感到心疼。對我們來說,就是來一下捐完就離開,反而護理師們長時間都待在此,風險比我們更高,相較起來他們不僅工作上要承擔捐血者的安全,自己也要做好防護措施,應該很有壓力吧!」
 
       這段話正點出了疫情期間,全台捐血中心受到疫情與缺血的雙重夾擊,護理師們的為難與焦急。這樣的情景看在李輝龍眼中,雖然他能做的有限,就是固定來捐血,其餘就只有無限的感激,加上他又是捐血室的常客,每每看到護理師打電話Call人來捐血時,他就充滿感觸,更能體會到缺血的困境。
 
       在採訪結束前,他再次強調:「人家都說台積電是護國神山,因為掌握了全世界重要的晶片;捐血中心亦守護了台灣醫療,血液保存、品質都經嚴格把關,所以採血過程中之消毒與無菌處置極為重要,這也仰賴於基層護理師的仔細確實,否則捐贈的血液資源將無法有效利用。」
 
兩周一次的分離術 代表又能幫助別人一次
 
       今年已滿五十歲的李輝龍,捐血生涯是從二專時期開始。起初看到路旁的捐血車,想著人家說捐血可幫助到人,他便開啟了第一次的捐血經驗。在捐血時又聽到護理師提及「若自己捐血,未來有機會可以讓家人受惠」一事,讓他之後只要看到捐血車,就會主動挽袖報到。

李輝龍認為,捐血可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督促自己重視身體健康。
 
       出社會後,因當時他工作屬輪班制度,捐血的時間較難配合,想找捐血車只能碰運氣,故未養成捐血習慣;直至搬家後,住家離楠梓捐血室僅十分鐘車程,他便固定在此捐血,也是在一次檢驗中,護理師勸他可嘗試血小板分離術,李輝龍才開始第一次的分離術體驗,從2009年至今已達千次。
 
       「聽說血小板要達一定標準才能捐分離術,我當時才知道原來我有符合啊!」李輝龍說:「我捐分離術時,平均都要在椅子上坐一個多小時,雖然比捐全血還要費時,但我就當作休息吧!而且分離術兩週就可捐一次,次數很容易就累積。」李輝龍這邊說的「次數很容易就累積」並非在跟人比拚數量,其意思是指可以幫助別人的機會就變多了。
 
       對於捐血中心來說,相較於全血,可以捐血小板的人更顯得珍貴稀少,所以護理師都很歡迎願意捐分離術的人來報到,通常這次捐完、馬上就會幫捐血者預約下次,李輝龍笑說,他就是在護理師積極的預約下,兩周固定報到一次。
 
一人捐全家捐 身教傳遞助人為樂
 
       目前李輝龍從事交通運輸業,公司每年亦固定會舉辦捐血活動,今年因受限疫情,則採取鼓勵員工自行到捐血站點報到;李輝龍也分享,除了自己外,太太平常會一起去捐血,最近大兒子剛滿十八歲,在太太的鼓勵下,一起到楠梓的捐血室奉獻初體驗,一家三人成為捐血中心的一段佳話。
 
       或許是在父母親的身教下,默默影響了孩子對於公益的看法,李輝龍提及捐血就是一種付出,雖捐出去的血不知道會幫助了誰,但他相信肯定會用在必要之處,他就是抱持著這樣的信念持續捐血的。他這樣的想法影響了下一代,但追溯其內心深處時,李輝龍意識到,原來這種不求回報的付出,其實是受到父母的影響。
 
       他說:「從小父母就對我們採自由信任的管教方式,就連捐血這件事情爸媽也沒過問。不過爸媽最常念叨的就是『吃人一斗、還人一石』,我想就是這樣的價值觀影響了我吧!在社會上我們都會受人幫助,我也只是盡量在自己的能力範疇中,做到我可以幫忙的部分。」
 
       受人點滴必當湧泉以報,說來簡單,但能持之以恆的又有多少人呢?李輝龍從細節處覺察護理師的辛勞、願意持續付出不求回報的心意,他用感恩的心來面對生活,在現今的台灣社會中更顯的真誠可貴,若台積電、捐血中心是護國神山,那麼如李輝龍般的人物,肯定是打造護國神山的重要一份子吧!
 
瀏覽人數:1996
最新異動時間:2021/08/13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