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捐血大魔王—呂卓泓
撰文、攝影/林伯憲
 
       被戲稱「大魔王」的呂卓泓,應該是捐血運動堅忍不拔的代表人物之一。對於呂卓泓來說,捐血這條路是辛苦的。
 
       呂卓泓第一次捐血時是在民國73年專科五年級的時候,當時他才19歲,因為捐血中心的捐血車開入校園舉辦活動,許多同學都會為了公假不用上課跑去捐血,所以他也跟風似的一起去捐血。「正因為跟風,當時體重剛好50公斤的我,捐完血是臉色慘白回到教室,同學都笑我是否需要輸血,心靈因此受到打擊。」呂卓泓說,在沒有特殊想法下,所以第一次捐完之後就再也沒有去捐血了,一直到了10年後。
 
       「是上天註定的安排吧,有一天中午在公司附近散步,剛好一台捐血車,不知為什麼就上車填資料捐了250C.C.全血,回到公司之後有位長期在捐血的同事看到我手上纏著繃帶,就問我有捐分離術的經驗嗎?」「經過這位同事的解說,才知道捐血不只有全血,還有分離術捐血,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就一起去捐血室看看。這才開始嘗試捐500C.C.,並且也諮詢分離術血小板的捐血條件,心想除了捐全血外還能捐分離術血小板幫助更多的人,真是高興極了,於是開始了我的分離術捐血。」呂卓泓開心的道出他這段捐血歷程。
 
       起初呂卓泓的計畫是把當年的1500 C.C.全血額度捐完,剩下時間再捐血小板,捐了幾年後,突然開竅想說,全血要休息2~3個月才可以再捐,血小板兩週就可以捐,捐血小板可以更快速幫助人,後來就改成全年捐血小板,也因為自我激勵而有連續六年全勤24次捐血小板的紀錄。
 
       因為血管較細,呂卓泓在捐血室中總被稱為「大魔王」,不論是一起捐血的捐血人,還是捐血中心的工作人員,都會跟他開玩笑。雖然被貼了標籤,但他還是經常努力的在做手部重量訓練來增加血管彈性,讓扎針能夠更順利。儘管如此,呂卓泓每次捐血都樂在其中,根本無視上針的痛,反而認為這件事情可以當作大家聊天的話題。因為沒有惡意,所以說說笑笑,反而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也因為血管細、血小板數目高,所以扎針的質量要求比一般人都要高,曾經好幾次因為回血不順利,被迫下機,只能暫停捐血2、3個月,呂卓泓都說:「害得工作人員扎針壓力大,出問題之後還要寫報告,實在不好意思。」
 
       回首捐血路,呂卓泓說,還真的沒想過會捐到現在,只記得第一次去國軍英雄館領50次獎狀時,現場工作人員問願不願意上台領獎?他告訴工作人員要等達到捐血500次獲頒金質獎章時再考慮。也許,自己在當下就已經發願當個定期的捐血人了!如今捐血已成為生活習慣,有時因事無法如期捐血,心裡還會覺得怪怪的;有時還會希望時間跑快點,可以快點去捐血,甚至還因此被老婆取笑:生病了。呂卓泓說,後來與很多捐血朋友聊天後,才發現原來很多捐血人都有這想法,希望以最短休息時間能再挽袖捐血,擁有捐血熱情的人還真是不少。
 
       身為一個長期又持續的捐血人,他也說,除了捐血可以幫助別人之外,其實自己本身也受益良多,捐血前沒吃藥打針,少油不熬夜是捐血的原則,就因為捐血讓自己對生活起居飲食都會多一分注意,真是利人利己兩全其美的事, 現在的人生就是以可以捐好捐滿為目標,因為可以捐好捐滿就是身體健康的保證,快樂捐血,真好!

因血管細捐血要比常人辛苦,呂卓泓依然保持對捐血的熱忱堅持不懈。
 
 
瀏覽人數:3089
最新異動時間:2021/06/18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