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血庫苦撐,海軍海洋監偵指揮部拋磚引玉 挽袖捐血
圖文/錢尹鑫
 
  「全台血庫大缺血」,斗大的字不時出現在報章雜誌、網絡媒體以及捐血車上,在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爆發之前,不時地在生活中看見這句話;在疫情肆虐之後的現在,情況也如同推測的一般更加險峻,以往大多是缺特定血型,而現在則是所有類型都缺。
 
  在捐血者健康標準中明定捐血者須符合的基本條件(17歲以上、65歲以下健康狀況良好者;未滿17歲需視體能狀況及經法定代理人同意,65歲以上除健康狀況良好之外還須取得醫師同意始可捐血),符合條件的人很多,但似乎願意挽袖捐血的人並不如想像中的多。無意願捐血的人有各式各樣的原因,在我個人的求學、工作階段最常見的就是「怕痛」、「害怕見血」、「害怕針頭」,雖然捐血屬於個人意願,但上述的狀況其實也是有辦法克服或改善的,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小時候也曾有過受傷導致出血量稍多的情況、也會害怕打針,到了高中時但隨著受傷次數變多,便不禁想著「現在因為不小心而受傷所留的血都是白流的,既然人生註定會浪費這些,那有什麼方法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呢?」
 
  直到某次捐血車到學校辦理捐血活動,秉持著想要幫助更多人、想要為社會盡一份心力的想法,便鼓起勇氣去抽了號碼牌,會不會怕痛?會不會怕血?當然會,不過只在針頭插進手臂的那一瞬間感到疼痛,隨後看到暗紅色的血液時我立刻感到暈眩,但隨著捐血次數變多,對於針頭帶來的疼痛也沒那麼明顯,也不會再害怕看到血液冒出來的畫面。換個角度去想,如果今天是親人需要輸血,我想再怎麼怕痛怕血的人,多半還是願意去做這件事的,只不過現在所捐的部分是先存在血庫之中隨時準備給需要的人使用。
 
  除了對社會貢獻之外,捐血對於人體的健康也有著正面的影響,不僅可以促進新陳代謝,調節身體內的鐵質平衡,也可以燃燒卡路里,甚至可能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雖然現在台灣的疫情有死灰復燃的情況,許多人盡可能不出遠門、不到公共場所,但其實以台灣的防疫條件來看,依舊在全球屬於頂尖的水準。有句成語叫做「因噎廢食」,雖然意義上並不完全吻合,但別因為害怕疫情而打消「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的念頭,只要落實消毒與佩戴口罩,還是可以安全且安心的到各地捐血站捐血,一起持續為台灣、為社會奉獻一己之力。



  
海軍海洋監偵指揮部拋磚引玉,挽袖捐血。
瀏覽人數:2172
最新異動時間:2021/02/18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