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要把最好的給別人—黃素珠
採訪撰文、攝影/程雪兒
 

 
  今年已年過六十的黃素珠女士,說起第一次接觸捐血的年齡其實並不早,在她四十歲時才第一次路經捐血車而捐出第一袋血,捐血後收到檢驗報告才得知全台各地還有定點捐血室提供捐血服務,因而讓她踏進了三重捐血室。護理師親切的態度讓她感到非常安心,也常常提供她許多熱心的建議,最後甚至和護理師成為了很熟識的朋友,也因護理師的親切服務讓她不知不覺展開了此後長達20多年的捐血歷程,這也是她當初始料未及的事。
 
  每每來到了捐血室挽袖的時刻,都讓身為家庭主婦的她視為是短暫抽離家庭的放鬆時刻。每兩周都固定報到的頻率,也讓與她同時段一起定期挽袖的其他捐血人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彼此有如比鄰而居的親戚般,還會互相比較各自的捐血次數、相互激勵,甚至有捐血人發揮創意將捐血紀念幣做成了耳環及項鍊戴在身上,任何與捐血相關的話題都成為了他們的日常即興。
 
  如今黃素珠已持續捐血二十多年,她的捐血習慣也在無形中走入了家人的日常,她笑說,偶爾先生記錯她的捐血時間,一旦看到她在吃較油膩的食物時,還會立即制止「妳不是明天要捐血嗎?還吃啊!」,捐血回家時,小孫女看見她手臂上的棉花及繃帶也會好奇發問,她便藉此機會教育讓孫女慢慢了解捐血並不可怕,捐血的意義在於能夠幫助需要輸血的病人,雖然才小學一年級的孫女還沒能太深刻了解何謂捐血,但孫女偶爾願意跟著她一同來到捐血室,透過捐血,除了幫助他人外,也間接聯繫著家人間的良性互動,甚好!
 
  不過其實早在二十多年前黃素珠初捐血行善之際,她的父親及公公是持反對意見的,認為女性體質本就易貧血,哪還有多餘的血液可以捐給別人?她當時也明白家人的顧慮是出自關心,但還是默默地捐血堅持助人為善。她一直秉持著一個信念,認為一般平凡的百姓在經濟上或許沒有其他餘力能夠幫助別人,但透過捐血卻可以身體力行地直接給予社會幫助,對她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義舉。女性捐血人除了遇生理期無法捐血外,傳統女性也通常是擔任家庭家事及照顧者的身份,光是家庭瑣事就得耗掉女性們不少心力,也佔據了她們大部分的時間,和男性捐血人相比,能夠定期且長期捐血的女性難度確實較高,但黃素珠女士還是堅定地擠出時間來,將捐血視為一件必須做的事,且持續了二十年之久。
 
  2020年全球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願意外出捐血的人數明顯減少,但黃素珠仍無畏懼堅持不中斷定期至捐血室報到。她認為台灣的捐血制度及醫療安全非常完善,捐血室也提供捐血人嚴密的防疫措施,讓她對於完整的捐血流程仍感到非常安心信任。 
 
  身為多年資深的捐血前輩,2012年時黃素珠曾受邀至總統府表揚,但每年各捐血中心舉辦的捐血績優表揚大會她她卻一次都沒參加過,她如此說著,也許她會在65歲捐齡屆滿之際去參加一次表揚大會,當作是她捐血的畢業典禮,更是增添一份特別的意義!她也說:「要把最好的給別人」,因此得持續維持健康,並期許日後能將她的捐血接力棒交給偶爾陪同她前往捐血室的小孫女,綿綿地延續這充滿愛的捐血運動!
 
瀏覽人數:2525
最新異動時間:2020/06/20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