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處困境仍不斷付出愛與關懷,陳郁樺的人生故事
撰文、攝影/蘇宇翎
 
  說起府城的國華街與民族路交接處,許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小吃」,這裡的確是台南小吃的一級戰區,裡頭店家林立、隨便一家都是超過六十年的老店,像是碗粿、春捲、割包、豆花或青草茶等,琳瑯滿目的點心絕對是到台南必吃的美食,而其中的老店「富盛號」碗粿,裡頭就有位員工對捐血相當熱心,只要捐血時間一到,等待店裡公休放假,她就會來到捐血站挽起袖子,奉獻出血液給需要的人。
 
她,就是陳郁樺。
 
 
雖然能力有限,但卻不吝惜給予
 
  做事俐落、說起話來清晰明朗、有條理的陳郁樺,今年已屆67歲的年紀,問起捐血的緣由,她不好意思的笑說:「其實沒有為什麼原因,只是因為常常聽到人家說捐血對身體不錯,什麼促進新陳代謝啦、什麼捐血可以幫助別人啦,我想說活到這把年紀了,還能對社會有些幫助總是好的,所以乾脆就去捐血了。」
 
  陳郁樺第一次捐血是在四十幾歲,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也不是曾受過捐血的幫助,她說那時還在台北工作,忽然看到電視宣導,就上了捐血車捐出第一袋血液,從此之後只要她捐血時間一到,經過捐血站或看到捐血車就會毫不猶豫地去捐血。

採訪當天,捐血站中大部分都以男性捐血者居多,陳郁樺是裡頭少數的女性。
 
  從資料庫來看性別比例,捐血者通常以男性居多,主要是女性天生的生理狀況較容易因血紅素過少而無法捐血,不過陳郁樺倒是沒這問題。她從四十幾歲至今,只有一次因紅茶喝太多而無法順利檢驗過關,足見其身體健康無礙。自從那次因紅茶緣故無法捐血後,她對自己的飲食格外控制,每天都從家裡自己帶2000C.C.的開水,既環保又能固定喝水量,平日鮮少喝醣類飲料,此後捐血前的檢驗就都順利合格。
 
  雖然有些老人家的觀念總覺得捐血對身體不好,但陳郁樺並不這樣認為,她說:「捐血已經變成習慣了,時間到沒去捐血,我還會覺得渾身不對勁。」家裡除了她,女婿也身體力行,同樣是會固定捐血者;工作場合的老闆娘跟同事雖然沒一起捐血,但知道她有捐血的習慣,也都相當支持佩服,畢竟像她這樣持續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的確令人感動溫暖。
 
 
物質的困窮無法抵擋精神的富足
 
  在碗粿店工作之前,陳郁樺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海產餐廳負責說菜、點菜,她總能把客人服務得細緻體貼,她表示每樣菜都要懂料理手法、要觀察消費人數並建議菜式、要能記住熟客的口味、還要掌握餐廳每天的現流魚貨去推薦。記憶力強、邏輯清晰、善於觀察的特質,讓她沒換過其他類型的工作,本以為自己會順順利利在台北退休,沒想到生活上親人的變故,讓她從台北來到台南照顧兒子,而她的捐血歷程,也從台北捐到台南,後來又遇上餐廳歇業,她無奈地笑說,自己年紀一大把了,為了糊一口飯還有人願意雇用她,她什麼都願意做。
 
  從熟悉的餐廳工作變成賣碗粿,陳郁樺相當感恩老老闆娘的賞識幫忙,因此對工作更上心。「富盛號」每天表定六點上班,她總五點半前就會到店內準備,她說「受人點滴,就要表現更好;畢竟生活不容易,希望能更認真、更努力表現。」
 
  《猶太人法典》說過「不要輕視窮人,他們的衣服裡面藏著智慧的珍珠。」陳郁樺不因生活的困頓失去勇氣,反而以直接面對生命的真實找出路,在她身上散發的並非是傳統婦女的認命感,倒是有一種堅韌的生命力,最讓人佩服的是,即便處在困境,她仍然時間一到就自動去捐血,即便自己擁有的不多,她還是願意把自己擁有的付出給需要的人,光是這樣的精神就值得讚賞。

或許看起來陳郁樺生活辛苦,但聊天中卻能感受她的堅強與樂觀。
瀏覽人數:939
最新異動時間:2020/01/06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