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健康的人,才能捐血
圖、文/梁國榮(花蓮縣記者協會理事長) 
 
       在當了捐血逃兵20多年後,因緣際會我又坐上捐血椅,當時是捐全血,後來從同事口中得知他都是捐血小板後,也開始嘗試,從此展開了我「拾肆天,約定有益」的旅程。
 
       從事媒體工作,偶爾不規律的生活就會影響捐血,因此快到14天捐血日,看到來自血液基金會的email、花蓮捐血站的提醒,就會開始調整腳步,準備適合捐血的健康身體,踏入捐血站。從此發現,捐血這件事,是健康的人才能參與的活動,這和跑馬拉松、爬佐倉步道,完全不一樣的健康本事。
 
       疫情期間因為生活限制,我幾乎每14天都能到花蓮捐血站報到。解禁後,工作、生活,「作息」也都回到正常。忙碌的工作、宴飲的增加,便無法準時報到,甚至因為缺乏足夠的運動,血壓數據忽高忽低;曾經上午血壓太高,下午堅持再試一次也捐不成,讓自己不禁歎息:健康的身體,才是能否成功捐血的關鍵。
 
       期間,曾因為外傷必須服用抗生素,長達一個月不能捐血;也曾為了參加田徑賽訓練過渡導致運動傷害,必須要吞止痛藥硬頂上場,也再次增加了14天不能捐血。
 
       收到血液基金會寄來的獎狀,上頭寫著:「分離術捐血100個單位」。回頭看這段時間進出捐血站,如同來到自家一樣輕鬆,護理人員有時也會如朋友般問候健康近況,回答我血小板數據有時26萬、有時31萬等,高低變化的建言。
 
       我有一個臭毛病,就是設定一項目標,必會努力達到,所以不輕意設定,例如,跑一次42公里全馬馬拉松、爬一趟來回約6-8小時的天狗岩。還有就是維持健康的身體,持續捐血小板至規定不能捐血為止。
 
       要如何達到這項設定呢?答案是維持健康的身體,才能長長久久、不被拒絕的,坐上血小板分離術的捐血椅上,享受健康的人,才能做的事情。
 
       享受,因為健康而捐血這件事,無關救人的偉大使命,雖然,血液基金會是這麼稱讚著我。
  
梁國榮「拾肆天,約定有益」分離術血小板捐血的旅程。
 
瀏覽人數:1171
最新異動時間:2023/06/14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