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血不捐出來也是新陳代謝掉
圖、文/駱思龍
 
       第一次看到捐血車是就讀文大的時候,在山上校區,對捐血這件事還沒有特別感覺。真正開始捐血是在屏東空特部本部當兵時,當時的捐血紀念品有剪刀等,而令我興奮的是捐血次數累積到一定的量,還能夠領金質獎章,後來才發現像我這種義務役阿兵哥,役期不夠長,再怎麼努力也領不到。
 
       退伍後在苗栗家鄉的捐血車零星捐了幾次血,北上工作之後則從台北車站地下街的捷運捐血室開始定期兩、三個月捐一次全血;一陣子之後,經由志工的介紹,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從而得知竟有每兩星期就可以捐一次分離術血小板的捐血方式,而且點數不輸捐全血,自此轉換跑道,邁向捐血小板的開掛之旅。
 
       我的血小板數量通常都有資格捐兩個單位,捐血集點兌換紀念品累積點數的速度快得多,隨著工作地點的改變,我捐血小板的地點也先後去過府中、三重捐血室以及現在的板橋捐血站。由於點數累積的快,金質獎章早就領過,也就沒再將金質獎章放在心上了。
 
       我的捐血路看似一帆風順,實則如履薄冰;原本就不愛吃肉,在深入接觸佛教之後,肉就吃得更少,體檢因為血紅素不足被驗退的機率可能也因而提高,血紅素也好幾年在合格邊緣載浮載沉,直到開始攝取一些營養補充品,血紅素才又提升到較有把握通過體檢的數值。
 
       親朋好友知道我每兩星期捐一次血小板,常說:「捐血救人是一件好事,可是不要太常捐,不然等你老了就知道…」「你已捐那麼多次,夠了…」「你這麼瘦,看起來營養不良,都需要別人捐血給你了…」他們都認為過於頻繁的捐血對身體有害,我個人認為每次捐血就如同做一次小型的健檢,若健檢沒過,代表身體不夠健康,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並且調整生活作息、飲食和運動量,從而讓自己更加注重健康管理,這也是捐血的好處之一。
 
       血液不捐出來也是新陳代謝掉,何不拿來救助別人?去捐血可以和護理師、志工、公益團體以及捐血同好愉快互動,舒服的坐在捐血椅上悠閒看影片;捐血救人舉手之勞,有能力就捐出來,幫助需要血液的傷病患。
 
駱思龍認為定期捐血也是維持健康的方法之一。
 
瀏覽人數:1499
最新異動時間:2023/04/09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