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訂閱電子報 訂閱 取消
             
 
 
捐血名人堂
 
林祐進 (1361單位)
分離術捐血 (1343單位)
全血捐血 (18單位)
 
 
 
 定期捐血養成習慣 林祐進涓流熱血不間斷
採訪撰文/蘇宇翎
照片提供/林祐進
 
       「我曾經在我爸的捐血卡上看到一句話,上面寫『缺血時會優先提供給有捐血的人』,這句話就是我捐血的開始。」林祐進說起自己的捐血之初,引他進門就是父親那本捐血小冊子。冊子的這句話一直放在他心底,因此到了可捐血年齡後,林祐進就毫不猶豫的走上捐血車,開啟了他與捐血的緣分。
 
       統計至去年底止,林祐進捐分離術紀錄達1,251單位,獲選為今年晉見總統績優捐血人代表,接到通知時他無比的雀躍與期待。雖然一開始捐血時,他並沒想過會有此榮耀,但隨著紀錄次數越來越多,看著其他捐血前輩獲此殊榮,分享著到總統府參觀晉見的點滴故事,林祐進想著:「終有一天會輪到我吧!」今年,他做到了!
 
父親身教 啟蒙捐血之路
 
       週六早上八點整,林祐進準時到小東捐血室報到,趁著假期眾人睡晚,路上車不多、捐血室也還沒有人潮,林祐進已經搶先完成捐血,這是他雙週一次的固定行程。問他是否會感到倦怠,他說從西港開車到這兒約莫二十多分鐘車程,捐完後就順道在市區走逛,行程輕鬆自在,調劑一下上班緊繃精神,又沒有強迫的壓力哪來倦怠呢!從回應裡聽得出他對捐血時間的安排相當樂在其中。
 
       「不過,千萬別小看八點這個時段,假日的八點其實很難預約,每一次都要提早一個月才有可能搶得先機。」打開林祐進的行事曆,上頭已經註記好預約的日期跟時間,即便是最早時段,也是相當熱門的。
 
兩週捐一次血小板分離術,是林祐進固定模式,他說不少人會衝著八點一開門就來捐,久而久之他也能認出哪些是熟面孔。
 
       林祐進的工作是期美科技工程師,主力於健身器材關鍵零組件開發等技術。本來都是捐全血的他,某天接獲捐血中心通知,因他全血間隔已滿,鼓勵林祐進可以選擇捐血小板分離術,他在嘗試後發現自己血管粗、血小板數量高,先天條件完全就適合捐血小板,加上又能兩週捐一次,從此林祐進就改捐血小板。只是他早期工作有輪班需求,擔心體力無法負荷一度改回捐全血,直到重新調整工作型態,回到可固定上下班時間後,林祐進就又改捐分離術了。
 
       引領他捐血的啟蒙是父親,他從小就看父親捐血,雖然林爸爸並不像他有固定捐血習慣,但只要林爸爸外出有看到捐血車,就會貢獻自己的熱血。這樣的身教影響了林祐進,讓他在十七歲那年開啟了捐血生涯。當時林祐進就讀佳里北門農工,他依稀記得捐血車會在固定時間開進學校募血,校方行政單位則會配合宣傳動員,鼓勵可捐血的學生一起響應,老師跟教官會共同參與捐血,班上有幾位同學的捐血初體驗都是在學校裡發生,讓人記憶深刻。
 
       爾後,若沒在校園裡捐血,林祐進會趁著到台南補習時找捐血車捐血,慢慢養成捐血習慣;在台中當兵時,他會趁休假離營時找機會捐血,有時則會到軍醫院去捐,努力達到每年捐血上限,一次也不放過。
 
習慣帶動身體健康 持續捐血回饋社會
 
       從捐全血到捐血小板,從十七歲、當兵、工作至今的捐血紀錄,林祐進認為支持他不中斷捐血的動力很簡單,就是「養成習慣」。他說:「捐血可以幫助人,當然是我一直捐下去的原因之一,但我覺得可以讓我一直捐的動力,其實是習慣。那種時間一到,身體就會有所感覺,跟你說『可以捐血囉』的聲音就會浮現,沒捐還會感覺渾身不對勁。」聽到這種說法感覺很玄,但這就跟運動健身道理相同,一旦養成習慣後,身體自然就會產生記憶。
 
       林祐進更進一步分享,自從捐血小板後,會特別在捐血前一天注意飲食,避免攝取過多油脂。他笑說:「以前不知道,沒有特別注意,不小心吃到比較油膩的食物,隔天測量未過無法捐,就會被護士反問近幾餐的飲食內容,後來才知道捐血小板不只要注意睡眠作息,更要特別注意飲食。」林祐進曾因無法捐血而感到懊惱,從此就特別關注自己身體狀況,若放假有空閒也會到山林間走走,在森林綠意裡洗滌疲憊。
 
林祐進閒暇時喜歡走登山步道,放鬆身心。

 
林祐進閒暇時喜歡走登山步道,放鬆身心。
 
       社會上有人用捐錢來幫助人,有人則付出時間當志工來關懷他者,林祐進認為自己則是奉獻熱血,把健康分享給需要的人,同時透過捐血來督促飲食及身體狀態,利人也利己。成為績優代表人不是林祐進捐血的句點,對他而言,一直捐下去才是畢生目標,直到年限已滿、不能再捐為止,這就是他回饋社會的方式。
 
 
建檔單位:中華捐血運動協會建檔者:鄭光惠最後更新日期:2024/01/31 14:39:33
上架日期與時間:2019/04/08 00:00:00
 
行動條碼:
瀏覽人次:495
 
 
 
 
行動條碼QRcode